真實的狄仁杰
古代官員那么多,為什么狄仁杰會成為神探?其實,從史料來看,正是因為狄仁杰身上擁有很多神探的品質(zhì),才給后世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比如,狄仁杰剛正不阿,維護公理不畏權(quán)威。

制圖:倪雯冰
《舊唐書》中記載,武衛(wèi)大將軍權(quán)善才因誤砍了唐太宗昭陵的柏樹,高宗就要判處其死刑。狄仁杰認為他罪不當(dāng)死,向高宗上奏。
高宗勃然大怒,左右都讓狄仁杰退下,但狄仁杰仍然苦苦進諫。
他說:“臣聽說犯龍顏直諫,自古都是難事,臣以為不然。陛下制定法律,徒、流、死等罪都有相應(yīng)律條規(guī)定,豈有犯輕罪而處以極刑的。如果法律變化無常,那天下的百姓如何適應(yīng)?如果陛下因為一株柏樹而殺了一個將軍,千年以后,世人將如何評價您?”
后來,高宗也冷靜下來,免去權(quán)善才死罪,還提拔狄仁杰為侍御史。
狄仁杰還有一個閃光的特質(zhì)——不信鬼神。

制圖:倪雯冰
唐高宗前往汾陽宮時,要路過妒女祠。當(dāng)時民間認為,穿著華麗衣服經(jīng)過那里會招致風(fēng)雷。于是,并州長史李沖玄便打算征數(shù)萬人,開辟一條御道。
狄仁杰則說:“皇帝出行,有千乘萬騎,風(fēng)伯清塵,雨師灑道,還怕什么妒女之害?”李沖玄這才停止開道,唐高宗知道后,還感嘆狄仁杰為“大丈夫”。
狄仁杰曾奉命南下,在擔(dān)任江南巡撫使時,為了破除當(dāng)?shù)氐纳耢`崇拜風(fēng)氣,他曾一舉焚毀大批的江南淫祠。
更重要的是,狄仁杰還是一位愛民如子、體恤民情的官員,他一生中所上之表或疏,大多以為民請命為主。武則天晚年時,想鑄造一座浮屠大像,需要花費數(shù)百萬,因為府庫不足,就讓天下的僧人每日施舍一錢相助。
狄仁杰知道后便進諫:“建造寺廟必要役使人力,這么做損害的一定是百姓。如今邊境尚未安寧,您應(yīng)放寬徭役,免去不需急辦的事務(wù)。鑄造佛像,既費官府庫財,又耗人力,如果一方發(fā)生災(zāi)難,到時又用什么去救濟呢?”武則天這才作罷。
相比影視劇中的狄仁杰形象,史料記載的狄仁杰,可能沒那么吸引人。
不過,這并不妨礙人們喜歡他。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正義化身”,讓狄仁杰獲得新生命的,正是人們心中對正義的永恒渴求。(作者:袁秀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