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布新年號,國內(nèi)學人議論一片,辛德勇教授著《建元與改元》也順勢上位。但不知為什么,國內(nèi)唯一一本討論日本歷代年號所據(jù)典籍,及歷代天皇家支譜系的著作,即李寅生教授著《日本天皇年號與中國古典文獻關(guān)系之研究(附:日本天皇家庭成員關(guān)系簡介)》(鳳凰出版社2018年3月),卻很少被提到。與李教授曾有過從,但這本書是我自己所購,曾認真通讀。以下所談均據(jù)李著,且相信李教授曾廣泛而充分地參考日本學者的研究,并非全出個人發(fā)明。

李寅生教授專著《日本天皇年號與中國古典文獻關(guān)系之研究(附:日本天皇家庭成員關(guān)系簡介)》
中國的年號始于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那時日本國還處于渾沌中。年號代表國家正統(tǒng),承認年號即承認政權(quán)統(tǒng)治的合法性。陶淵明入宋僅書干支,朱梁代唐后,河東仍用天佑年號,蜀、岐仍用天復(fù),即不承認新朝。
中國如此,日本也一樣。日本用年號,始于孝德天皇建元大化(645),五年后改元白雉(650),其后中輟,似乎還不適應(yīng)。30多年后,天武天皇建朱鳥年號(686),僅用不足半年。直到文武天皇建元大寶(701),年號方成為習慣。那一時期,日本真心學習唐文化,自稱律令制國家之成立,年號存廢,也可見朝野態(tài)度之變化。
日本新年號令和,今人都說首次取自日本典籍,此說不完全準確。前云白雉,即因穴戶國捕到白雉進獻,以為吉祥,遂改元。至于《漢書》也提到白雉,僅巧合。元明天皇建元和銅(708),僅因秩父郡進獻和銅,也無漢籍依憑。圣武天皇的三個年號神龜、天平、天平感寶,李寅生認為“迷信的色彩較濃,沒有什么文化含義”,僅因天皇多病,很在意吉兆祥瑞。其后孝謙天皇用天平勝寶、天平寶字、天平神護、神護景云四年號。孝謙是女天皇,李寅生認為她內(nèi)心脆弱,需要政治上的支持者。很負盛名的嵯峨天皇年號弘仁(810-824),也不出中國典籍,李寅生認為體現(xiàn)儒家思想,自無問題。淳和天 皇 年 號 天 長(823-833),也無典籍依憑,李寅生推測可能參考唐玄宗定誕節(jié)為天長節(jié)。此后仍有許多天皇年號取自祥瑞,在此不一一列舉。
日本年號有許多與中國年號重復(fù),其中至少有一部分是對中國曾有的政績表達景仰效仿。如唐太宗貞觀之治,當然是一段佳話,清河天皇用貞觀為年號長達18年(859-877),應(yīng)非偶然巧合。村上天皇用天德(957-961,中國稍早閩中曾用此年號),圓融天皇用貞元(976-978,中國唐德宗年號785-805),后小松天皇用至德(1384-1387,中國唐肅宗756-757),大約僅是偶然巧合。也有中國年號日本早著先鞭者,如永歷,日本二條天皇在1160年用過,中國則為南明年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