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編自導”的故事?
當然,馬可·波羅對中國經(jīng)歷的“華麗描述”,無論是在中國史學界還是西方史學領域,都曾引發(fā)巨大而持續(xù)性的爭議,出現(xiàn)了“五大疑點”和“八大疑點”等。甚至,中外研究者均無法證明馬可·波羅是否來過中國。
譬如,2011年8月10日英國媒體引述意大利一組考古學家的調(diào)查,馬可·波羅從來沒有真正到過中國,《馬可·波羅游記》完全是道聽途說的匯集?!睹咳锗]報》據(jù)此指出,若此理論正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探險家之一的馬可·波羅就是一個“騙子”。不少人認為,馬可·波羅是一個“滿嘴謊言之人”,《馬可·波羅游記》完全是一個“自編自導”的虛構故事。
然而,與種種爭論、批評甚至責難相比,馬可·波羅及其游記在當時及隨后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實實在在的。馬可·波羅及其游記得到廣泛傳揚,有力促進了中西交通與文化交流,進而得以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
這里,我們重點來看馬可·波羅及其游記對哥倫布的影響。出生于意大利西北部熱那亞商業(yè)共和國的哥倫布,自幼就閱讀馬可·波羅的游記。由此,小哥倫布對中華文明以及印度的獨特文明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
馬可·波羅及其游記還提及東方的日本盛產(chǎn)黃金,“其數(shù)無限,地鋪金磚”。1480年,在一封致意大利學者托斯加內(nèi)里的“發(fā)鴻愿,立大志,期于得達產(chǎn)香料之國”的信函中,哥倫布表達了前往中國和日本尋求黃金的強烈愿望。
在航行日記中,哥倫布寫道:“為了不坐失時機,我要向前行駛去尋找日本島。”他把自己抵達的薩爾瓦多視為“可汗的大船”到達之地,進而致函給資助他探險的西班牙國王:“無論如何,我是要去大陸的。我要到杭州去把陛下的國書呈給大汗,并取得復書回家。”
后來,他費盡心機地組織攜帶護照、國書和禮品的正式使團,興致勃勃地要去朝見元朝的忽必烈大汗。依據(jù)對日月星辰的定位及觀測,他信誓旦旦地說自己抵達了亞洲大陸,亦即中國和印度(實乃古巴)。
最初,哥倫布的意圖就是“通過交換,或者通過征服,取得黃金、珍珠和香料”。當然,他最終抵達的是美洲。這一地理大發(fā)現(xiàn)改變了歐洲和世界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