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圣”張旭寫楷書
果然不走尋常路
唐代書法家張旭,名號之響亮,堪稱是唐朝文化界的C位“愛豆”,人們還喜歡拿他跟別人組“CP”,這些團體也都是響當當?shù)?ldquo;大唐天團”——
比如因為好飲酒,善草書,世稱“張顛”的張旭,與懷素并稱“顛張醉素”;比如籍貫屬蘇州吳縣,張旭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又并稱“吳中四士”;此外他還與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琎、崔宗之、蘇晉、焦遂等人并稱“飲中八仙”,杜甫因為酒量不好,擠不進這“酒團”,還羨慕得要死,專門寫了首《飲中八仙歌》;而身為“草圣”本圣,張旭的草書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并稱“三絕”。
那么問題來了,將草書寫得出神入化的張旭,楷書寫得怎么樣呢?
以目前的發(fā)現(xiàn)情況來看,張旭目前現(xiàn)存的楷書作品有兩件,一件是《郎官石柱記》,由于原石久佚,現(xiàn)在傳世的是王世貞舊藏的“宋拓孤本”,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
而另一件,就是此次展覽中展出的《嚴仁墓志》,并且原石還保存完好。(陳淡寧)
與張旭在《郎官石柱記》中體式端莊、點畫精到、法度嚴謹?shù)臅L相比,《嚴仁墓志》中有些許字略有瑕疵,但大體上也是方正飽滿,結(jié)體寬綽,端莊平穩(wěn)。而有意思的是《嚴仁墓志》石上雖然刻有界格,但格子中寫的字大小有著差異,仿佛不愿受限,不走尋常路。這種落筆既成,不屑多加布擺的態(tài)勢,與張旭的為人性格倒是十分吻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