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jié),央視最火的節(jié)目是《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最火的女孩是上海復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飛花令”的出口成章,讓很多粉絲驚呼這位00后美少女,“滿足了對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今晚總決賽,武亦姝最終勝出,成功登頂。
長發(fā)披垂,柳眉鳳目,身材頎長,將一身漢服穿得飄逸出挑,詩詞儲備豐富,寫得一手好字,這位16歲少女的從容淡定,加上上海高中名校的就讀背景,堪稱“顏值與才華齊飛”。
2月1日,武亦姝在個人追逐戰(zhàn)中過關斬將,成為這個環(huán)節(jié)最高分獲得者。在爭奪攻擂資格的“飛花令”環(huán)節(jié),她與博士姐姐以“月”字吟詩,被提醒所說詩句重復了,她立即脫口而出《詩經(jīng)·七月》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反應之迅速、心理之穩(wěn)定,瞬間圈粉無數(shù)。
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蒙曼評價:“詩歌的真善美是滲透到她心里去的。武亦姝的謙遜不是裝出來的,而是有詩意在她心中,她站在那里氣定神閑的樣子,詩意就出來了,這就是所謂的‘腹有詩書氣自華’。”
《中國詩詞大會2》共有3名上海閨秀亮相,都有江南少女的清雅,清一色的學霸小美女,她們在百人團數(shù)度脫穎而出,一次次登臺挑戰(zhàn)、攻擂,直到成為擂主。
同樣16歲的姜聞頁,是上海中學高二學生。她在第一次進入個人追逐賽時答對全部9題,只因為小分低于陳更而離場。點評老師稱她是“大將風范”。主持人董卿問她,快要高考了怎么還來,她說喜歡詩詞且“學有余力”;問她高考志愿,卻是“理科,金融方面的專業(yè)”。

文來中學初一女生侯尤雯才13歲。在2月3日播出的比賽中,她以119秒答對27題,獲得第一名,成為從百人團刷入挑戰(zhàn)賽的最小年齡選手——點評老師口中的“‘娉娉裊裊十三余’,正是豆蔻年華”;其后的個人追逐賽中,同樣9道題全部答對、只因小分低惜失爭奪擂主的機會。

三個上海小囡的搶眼表現(xiàn),多少讓人意外:一直是對外開放橋頭堡、延續(xù)著“十里洋場”基因的魔都,竟流行“漢服美少女”了么?“武亦姝現(xiàn)象”藏著什么密碼?
小才女們咋長出來的?——從化學課代表武亦姝到想學金融的姜聞頁,共性是“愛我所愛”,不功利
2016年11月,武亦姝在老師推薦下報名《中國詩詞大會2》上海賽區(qū)海選,通過央視面試,12月的兩周在北京錄制,一回上海就是期末考試,成績照樣出色,她文理均衡,還是化學課代表。節(jié)目一播出,她手機開始響不停,有媒體要求采訪的,還有想簽她做模特的。喜歡清靜的武亦姝干脆關了機。
在名校學霸群里讀書,成績排名和升名校壓力大?教她語文的王希明老師翻出升入高一這一學期以來武亦姝“不務正業(yè)”的痕跡:有代表小組發(fā)言講解《浮生六記》的照片,有書法作品,還有每周至少讀一本的中外文學經(jīng)典作品與隨筆寫作。生活中她愛穿漢服,每年都會拍攝漢服照,更奉陸游為“男神”。
姜聞頁同樣是上海中學學霸,年級排名前十,“學有余力”不虛。“我5歲時,身高1.2米,讀過的書摞起來和我身體一樣高;10歲時1.4米多,讀過的書等于2個我的身高;現(xiàn)在我16歲,讀過的書可以鋪滿整個籃球場。”——在節(jié)目里的自我介紹,也非大話。姜聞頁也學過奧數(shù),但她每天都花兩三小時讀“無用”的書,古詩文、文學名著,以及經(jīng)濟學、哲學等。她還寫詩填詞,一首《鷓鴣天》在第二屆上海市詩歌創(chuàng)作大賽上獲過獎。但她不愿意把作品示人:“詩歌是個人的,是某個時刻的有感而發(fā)。”
初中生侯尤雯自小就有很多時間滿足自己的興趣,從閱讀報刊雜志到參加學校舞蹈隊。在學校,參加了古詩文學習社團、辯論社,還熱衷校園戲劇節(jié)劇目編排和學校運動會。
三位學霸美少女的共性,都發(fā)自內(nèi)心喜歡古詩文,古詩文涵養(yǎng)著她們的價值觀、審美方式和表達方式。不過度追求成績排名和比賽輸贏,只享受過程。想學金融的高二學生姜聞頁,并不覺得讀詩詞浪費時間,“接受美的熏陶,感受情感的美、事物的美、文化的美,讓自己能詩意地棲居在現(xiàn)實的土地上。”而武亦姝第二次個人追逐賽意外止步,也微笑說:“(對詩詞)只要我覺得喜歡它,只要有個人可以聊聊它,輸贏真的不重要。知識盲點可以回去補上,但我對它的熱愛一旦生成就不會再輕易減少了!”
這便是00后們的古詩文之愛,不帶功利的真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