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著名學者、哈佛大學王德威教授主編的《現代中國新文學史》將于今年3月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

封面
由王德威主編的這本“新文學史”新在何處?在2015年的一次騰訊訪談中,王德威對這本書有過這樣的介紹:它很特別,由150篇小文章組成,每篇不超過2000字。每一位寫作者從某個時間點開始寫,每篇文章包含一個引題或是引語,然后才是題目。比如我現在寫1988年7月1日,那我的引題是,“兩位年輕的大學教授在《上海文論》開設了一個專欄”,文章正標題就是“重寫文學史”,指的就是陳思和、王曉明在1988年提出的“重寫文學史”事件。每篇文章只寫一個時間點,講一個故事,深入淺出,然后這150個不同的時間點匯集成一張“星座圖”。

王德威
除了散文體這一獨特的文學史形式外,按照王德威的說法,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于提出了另外一種看待中國現代文學史的方式。書中包括從19世紀初開始的各類文學現象和事件,比如晚清的東洋派、魏源的《海國圖志》、太平天國的各種詔書,一直到科幻小說。”

魏源《海國圖志》
從目錄來看,本書所涉及的文學作品并不局限于常規(guī)的文體,而是別具一格地將流行歌詞、領導人的演講詞、政府協(xié)議、獄中札記等通通納入文學史的脈絡中,除了一些傳統(tǒng)題材之外,有許多文章都關注到一些少數民族題材、環(huán)保題材的作品,而嚴肅文學史中不太觸及的以金庸為代表的武俠小說在這本書也有一席之地。
更讓人驚訝的是,關于蔡明亮的電影《黑眼圈》、李安的電影改編亦有撰文。而從性別政治的視角來看,此書更將極少被關注到的同志題材小說納入其中。
此書也以新的視角介紹解讀了魯迅、沈從文、張愛玲、莫言等著名作家及其作品。同時,與慣常理解的現代中國文學深受西方影響這一固定思維模式所不同的是,許多文章都特別強調中國作家對于外國作家的影響。
從目錄中,可以看到140位作者中,包括李歐梵、錢理群、陳平原、陳思和、周蕾、白睿文等知名中外學者,也包括莫言、哈金、余華、王安憶等著名作家。
從時間跨度來看,這本書從1635年的明朝一直到科幻小說中的2066年。從空間跨度來看,除了中國大陸外,港臺地區(qū)文學和包括馬華文學在內的南洋文學也被納入現代中國文學的版圖之內。按照本書的介紹,此書希望打破那種認為中國是一個封閉的、內觀的文化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