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制作展現(xiàn)出新型復雜技術能力
除顏料加工外,合作團隊還對遺存中當時重要生產(chǎn)生活工具的石器開展分析研究,其石制工具組合中包括382個手工制品,整體上技術較為簡單,以砸擊為主,但在尺寸上具有顯著特點,50%以上的石器小于20毫米,呈細長形。
綜合石器打制技術、類型、殘留物及微痕的分析結果,合作團隊認為,下馬碑遺址出土的部分細小石器是古人類通過裝柄形成復合工具,而石器整體上被用來鉆孔、加工皮毛、切割植物、切割動物軟組織等,展現(xiàn)出新型的復雜技術能力。

下馬碑遺址的位置、地層與年代?!⊙芯繄F隊 供圖
結合野外發(fā)掘過程中對遺物、遺跡分布情況的記錄,合作團隊在下馬碑遺址目前發(fā)掘的12平方米范圍內(nèi),可以清晰看到赤鐵礦加工區(qū)位于遺址西北角,向東有火塘,火塘的灰燼溢出,周邊散落石器。這些石器按功能分布在不同的位置,可見當時的人們圍繞火塘各顯其能、各司其職,生動勾勒出4萬年前古人類“圍爐而息、磨石取彩、嵌石為刃、分享獵物”的鮮活生活圖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