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航萬國
有元一代,經由朝廷指定先后開放的對外貿易港口,最多時有泉州、慶元(今浙江寧波)、廣州、上海、澉浦(今屬浙江海鹽)、溫州、杭州等七處。但興廢不常,到元末,僅有泉州、廣州、慶元三處。
有學者推算,元中葉,每年從海外輸入的珠寶有四百斤,黃金多達三千四百兩。僅黃金一項的收入,就相當于朝廷歲入黃金總數(shù)的六分之一。無怪乎元人將海外貿易看作是“軍國之所資”“國家大得濟的勾當”。
元后期,與泉州進行海上貿易的國家和地區(qū)已達百余個,除了亞洲,還有非洲東海岸的許多國家,甚至到達地中海沿岸的歐洲國家。元人莊彌邵《羅城外壕記》載:“泉本海隅偏藩,世祖皇帝混一區(qū)宇,梯航萬國,此其都會,始為東南巨鎮(zhèn),或建省,或立宣慰司,所以重其鎮(zhèn)也。”
作為世界性的大港,泉州港每天吞吐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奇珍異品,“熏陸胡椒膃肭臍,明珠象齒駭雞犀。世間莫作珍奇看,斛使英雄價盡低”。由于奇珍異品太多,即使像珠寶、香料、象牙、犀角這樣貴重的寶貨,在泉州也成了物美價廉、尋??梢姷臇|西。
威尼斯商人出身的馬可·波羅也觀察到了這一點。他離開中國之時曾取道泉州,在那里待過一段時間,對泉州港的觀察也很仔細。據(jù)他估計,當時泉州的吞吐量,相當于亞歷山大等其他地中海沿岸港口的一百倍。
和平友好的海外貿易關系,也加深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友誼。當時東、西洋各國都稱中國人為唐人,中國商船為唐舶。文老古(摩鹿加群島)人民“每歲望唐舶販其地”;浡泥(加里曼丹島)人“尤敬愛唐人,醉也則扶之以歸歇處”;以商販為生業(yè)的交趾各個港口,“飲食衣服皆仰北客(指中國商人)”,服飾日用都是元人風俗……
元代理學宗師吳澄這樣描繪元代泉州海外貿易的盛況:“泉,七閩之都會也。番貨遠物、異寶奇玩之所淵藪,殊方別域、富商巨賈之所窟宅,號為天下最。”
(來源:中國青年報;楊印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