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在戲曲上的造詣也很高。明朝末年,很多士大夫家族都有家庭戲班,張家也不例外,張岱祖父那一輩便開始蓄養(yǎng)聲伎(表演戲曲的藝人)。
《陶庵夢憶》中有一則趣事,由于張岱的鑒賞水平較高,指點過很多人演戲,伶人都把去張岱家稱為“過劍門”。有次張岱到戲樓看戲,碰巧遇見自家的幾位舊伶,看見張岱在,他們絲毫不敢馬虎,唱的戲“氣色大異”,讓戲樓的人大為驚詫。

制圖:雷宇竺
張岱不僅會鑒賞,還擅長戲曲表演,就連戲曲創(chuàng)作與改編也不在話下。他改編的《冰山記》曾有數(shù)萬人前來觀看,一直從戲臺排到大門外。
由于愛好眾多,張岱曾加入各類社團,比如彈琴的絲社、寫詩的楓社、讀史的讀史社,以及以諧謔為內(nèi)容的噱社等。
二十多歲時,張岱癡迷斗雞,不僅和朋友成立斗雞社,還效仿唐代王勃作了一篇《斗雞檄》。他的朋友常常帶著古董、書畫等來找他賭輸贏,但張岱的雞回回都贏。為了勝利,一個朋友還給雞裝上了金屬爪子,加固了羽毛,各種方法都用了還是輸,這讓張岱好不得意。不過有次他讀到一段野史,說唐玄宗酉年酉月生,因喜歡斗雞而亡國。他想到自己也是酉年酉月生,突然警醒,放棄了這個癖好。

制圖:雷宇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