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修”后的拉卜楞寺煥然一新
11月上旬,冬日的拉卜楞寺,陽光灑落在黃色、紅色、白色的院墻上,忙碌的工匠裹著頭巾,用傳統(tǒng)潑灑方法為寺院院墻“美顏”;路過的僧人踏著匆忙的腳步前往佛殿,繼續(xù)一日的課程;來往的游客穿梭在寺院各個巷道間,虔誠感受這所“世界藏學府”的獨特魅力。
位于夏河縣城西郊的拉卜楞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宗主寺院之一,自1709年建寺以來,逐步形成6大學院、84座大小佛殿,以治學嚴謹、學者輩出而聞名。1982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多年來,拉卜楞寺得到僧眾和官方多次修繕和保護,但由于建筑年代久遠、自然損毀等原因,拉卜楞寺文物保護、供水、排水、供暖、供電、通訊、主干路等基礎設施亟待改善和建設。對此,官方于2012年投資3.05億元,首次全面開啟拉卜楞寺文物保護工程。
“經(jīng)過八年修繕,拉卜楞寺煥然一新。”索南嘉自2010年從事文物工作,他見證和參與了拉卜楞寺長達八年的大修工程。他說,“以前的佛殿破爛不堪,嚴重部分甚至快坍塌,如今再次走入寺院,感覺完全不一樣。”
此次保護工程是拉卜楞寺自建寺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整體保護修繕,其中文物本體修繕投資已逾1.6億元。

11月上旬,夏河縣拉卜楞寺內,匠人用傳統(tǒng)潑灑方法為寺院墻壁“美顏”?!「哒?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