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遇見問題的,不止周辰一個人。
前些天在網上曝光五星級酒店衛(wèi)生亂象的“花總”,身份證、護照等信息兩度遭酒店員工泄露,這讓“花總”感到無奈,他表示“勇氣已經所剩無幾”“以后我應該不會再做類似事情”。和周辰代表新聞媒體的監(jiān)督方式不一樣,“花總”的曝光,更多是一種個人行為。當然,他們都共同借助于輿論,都屬于輿論監(jiān)督的范疇。
但是,在報喜不報憂的畸形心態(tài)下,他們的輿論監(jiān)督被認為“來者不善”。恰如有媒體人批評的那樣,這些呈現真相、指出問題的人,提出的原本都是真問題,可有些被監(jiān)督者未必會想著解決實際問題,而是想著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在他們看來,你提出了問題,那你本身就是問題。
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邏輯。
事實上,正如島叔的一位媒體人朋友說的那樣,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yè),最重要的都是轉變觀念,不能只想著“正面宣傳“來 “長面子”,或者是通過公關來防止“丟面子”。輿論監(jiān)督是為了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恰恰有助于通過搞好“里子”,進而挽回“面子”。沒了“里子”,哪來“面子”?沒了“里子”,哪來“面子”?
對于各級政府來說,“要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jiān)督”,這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原話。在6.97噸碳九泄漏影響海域0.6平方公里的重大危機前,在互聯網信息傳播無法阻攔的時代趨勢下,假裝鴕鳥、惜字如金,甚至使出陰招都不是辦法,唯一的正途就是坦誠面對。
習近平總書記同樣也指出,對網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評,對互聯網監(jiān)督,不論是對黨和政府工作提的還是對領導干部個人提的,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我們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
領導人的告誡,言猶在耳。各級政府,還是要對照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