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鄂
近日,家住廈門蓮坂的市民鐘女士向?qū)笥浾叻从?,因裝修預估價格與實際測量后價格相去甚遠,她選擇退款卻遇“打太極”,前后折騰了近一個月。(9月16日《海峽導報》)
該退的款為何家裝公司要“打太極”呢?難道真的是因為“上個月退款名額滿了”?退款還要名額限制,這讓人難以理解。
之所以要“折騰”,筆者想到兩種可能。一是家裝公司有意“折騰”鐘女士,畢竟,設(shè)計師已到鐘女士家中實測,或許覺得自己付出了一定的勞動;二是家裝公司想把鐘女士的退款當作流動資金來使用。如果家裝公司將每個退款客戶的資金都占用一兩個月,就等于是多了一兩個月的無息貸款。
但不管家裝公司出于何種理由,難道真的只是在“折騰”鐘女士嗎?在筆者看來,這還是家裝公司在“折騰”自家的形象和聲譽,“折騰”自己的口碑,也是在“折騰”自己未來的生意。
俗話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不管是做什么生意,都要同客戶打交道,口碑的重要性自是無須贅言。俗話又云,“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更何況現(xiàn)在是網(wǎng)絡(luò)時代呢?更何況俗話說的“世界很大,餐廳很小”,廈門島說大不大,各種圈子和人群,包括客戶圈子,很可能是相通的。凡事有個好壞,三言兩語的可能就在某些圈子里傳開。不說別的,鐘女士既然要裝修,裝修完后她生活圈子里的人如果要裝修,自然而然就會來向她請教,如果鐘女士或其他類似的被折騰者到處埋怨,這樣的公司還有多少人敢信任?“折騰了近一個月”到底是在“折騰”誰?有類似做法的公司一定要心里有數(sh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