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畫:閔汝明)
□馮海寧
最近在廣東梅州市豐順縣,有市民反映,當地學校周邊的一些文具店為了謀取利益,私下竟向小學生售賣電子煙。鐘先生是梅州豐順縣實驗小學附近的一家托管機構的工作人員,他表示,班上有50多名同學,有20多人都玩電子煙。記者在豐順縣實驗小學附近發(fā)現,學校附近有多家文具店。有學生證實,班上有同學在文具店內購買電子煙。(5月30日光明網)
在兒童節(jié)來臨前夕,在不同的媒體上看到一些電子煙商家“圍獵”青少年的報道,讓人感到遺憾和憤怒。盡管世衛(wèi)組織早已明確,電子煙有害公共健康,更不是戒煙手段,我國有關部門也早于2018年聯合印發(fā)了《關于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的通告》。但從各路記者調查來看,不少商家無視國家禁令,千方百計“圍獵”青少年。
商家主要“圍獵”手段如下:把電子煙偽裝成時尚玩具來銷售,淡化“煙”的屬性;“加味”吸引青少年嘗試電子煙;打著“安全放心”“無毒無害、低毒低害”的廣告忽悠消費者,又通常以“戒煙神器”“傳統(tǒng)煙草替代品”等形象出現在青少年面前;網店通過變換關鍵詞、添加微信等方式違規(guī)銷售電子煙……
種種信息顯示,不僅電子煙本身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比如電子煙中的尼古丁會影響青少年的大腦發(fā)育,青春期使用會對青少年的注意力、學習、情緒波動和沖動控制產生影響;而且,青少年吸食電子煙之后,容易過渡到吸食傳統(tǒng)煙草,以至于染上煙癮。
因此這些報道在這個特殊的節(jié)日再次提醒我們,要想保護青少年免受電子煙傷害,亟須采取“反圍獵”行動。因為中國疾控中心發(fā)布的數據表明,2019年初中生聽說過電子煙以及使用電子煙的比例,與2014年相比分別上升了24.9個和1.5個百分點。數據就是警鐘,只有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才能遏制電子煙對青少年的影響。
而所謂“反圍獵”,當然是對電子煙“圍獵”青少年采取反制措施,并預防新的“圍獵”手段。比如既要戳穿電子煙的虛假形象,也要展示其危害健康的本質。同時,必須規(guī)范電子煙的外包裝,即去掉時尚、玩具、加味等符號,增加影響健康的警示圖標和警示語。對于商家把電子煙偽裝成時尚玩具,打著“安全放心”“戒煙神器”等旗號的虛假宣傳,不僅要充分揭露電子煙的本質,更要依法嚴懲虛假宣傳行為。
再如,對違規(guī)銷售電子煙的網店和平臺,要以多種手段調查、監(jiān)測并嚴厲處罰。2018年到2020年,有關部門印發(fā)多份文件,對互聯網宣傳、推廣、售賣電子煙進行治理,表面上看效果顯著,但現在看來卻未必如此。相關部門應該好好調研一下,看是否有必要再加把勁,實施更為密集更為嚴厲的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