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燕
春節(jié)前廈門不少市民開始辦年貨買海鮮,為圖便捷有攤主會選擇打網(wǎng)約車送貨。近日,有滴滴司機調(diào)侃,自己快變成了“送貨員”。不少市民使用網(wǎng)約車送各式各樣的物品,但這也讓不少司機感到為難:因為無權(quán)查看客人的物品,不小心配送了違禁品怎么辦?取消訂單又怕被乘客投訴。(1月12日臺海網(wǎng))
滴滴司機客串“送貨員”,這的確是個問題。除了是否違禁品的擔憂之外,還可能滋生各種問題。
對于司機的為難,平臺表示會通過相關(guān)證據(jù)進行還原,車主取消訂單不會擔責??杉幢闳绱艘膊荒芙鉀Q所有問題。一些客戶沒有講明是送貨,滴滴車主前去接人,如果拒絕,也跑了空趟,耗時也費錢,所以,不排除某些司機為了避免損失“既來之,則送之”。
值得注意的是送貨與否不單單是滴滴車主愿不愿意的問題,還涉及到法律層面的問題。有律師表示滴滴快車主要承擔的功能在于運送乘客,使用車型是符合客運資格的小汽車,而貨運與客運是不一樣的。我國合同法亦對客運合同與貨運合同作了區(qū)分規(guī)定。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滴滴快車是載人的,不是送貨的,筆者以為,平臺不單是考慮如何為取消訂單的司機免責的問題,而是要有明確的態(tài)度,要有硬核的管理,讓司機與市民都知道滴滴快車不能送貨,對于事先刻意隱瞞的顧客,也要有相應的緊箍,避免司機跑空趟,或者硬著頭皮送貨。
期待完善管理,讓滴滴司機對客串送貨說“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