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畫:王鐸
今年截至前5個月,全國總票房已經(jīng)超過250億,隨著電影市場的逐漸升溫,有些影院內(nèi)的“黃金坐席”也開始水漲船高——以正在上映的《速度與激情9》為例,記者發(fā)現(xiàn)某影院的加價就比較明顯。同一場電影卻因“位置”不同而票價分區(qū),這樣的做法觀眾是否會接受?(6月8日《北京青年報》)
正方
位置加價 讓電影觀眾來決定
□前溪
看電影居然和看演唱會差不多,竟然有“黃金位置”,還要加錢,這引起廣泛的質(zhì)疑。但即便是如此,電影院推“黃金位置”的做法并沒有停止。在筆者看來,電影院推“黃金位置”加價應由市場決定,電影院會根據(jù)觀眾的選擇而作出自己的選擇。如果因為“黃金位置”加價了,觀眾不來了,電影院自然會低頭。對“黃金位置”一味的批評質(zhì)疑有失偏頗。
畢竟對于位置加價,最有發(fā)言權(quán)的是觀眾,最有權(quán)力決定其存亡的也是觀眾。而目前來看觀眾還是能夠接受的,記者看到很多觀眾都是“無懼”于加價,在黃金區(qū)域來購票。也有觀眾覺得,“差一兩元確實無所謂,只要別太狠了。如果是五元以上就覺得有點過了。”如果觀眾愿意買單,那邊能夠增加收入,電影院又何樂而不為呢?
電影院推“黃金位置”加價,說到底是一種市場行為,他們有自己的運行軌跡,只要明碼標價,只要不是違規(guī)違法,都是允許的。電影院推“黃金位置”加價不是現(xiàn)在才開始的,既然能夠生存下來,既然沒有電影院因為這個而倒閉,那就無妨對其“寬容”些,面對電影院推“黃金位置”加價,我們自己可以有自己的選擇,你可以選擇加還是不加,你可以選擇看還是不看。一切由市場決定吧。
反方
用處不大 而銅臭味過重
□錢夙偉
據(jù)稱從2017年開始,中國電影院的銀幕數(shù)急速擴張,影院競爭加劇,加上租金上漲,導致了利潤空間的明顯壓縮,設立“黃金席位”的高票價,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增值手段。但電影作為大眾藝術(shù),連導演陸川都曾表示,現(xiàn)在的電影票價太高。在這樣的背景下,以“黃金席位”來擴大“利潤空間”,未免又加重了觀眾負擔。
固然,“黃金位置”也是出于在商言商,但于影院,“銷售”的畢竟是文化產(chǎn)品,更有著一份文化人的社會責任,追求利潤無可厚非,但也應避免過重的銅臭味。實際上,當時只漲3元的時候,有觀眾就并不認同,“當時影廳的黃金區(qū)域也就三排,共18個座位,每個3元錢的話,也就多賺54元,影院真的很缺這點錢嗎?有這個必要嗎?”
而且,對于“黃金位置”本身,有圈內(nèi)人士也認為“沒必要”。“現(xiàn)在的影院普遍多廳,平均上座率并不高,銀幕、音響都很先進,不會出現(xiàn)過偏的現(xiàn)象,所以實行分區(qū)票價沒有太大意義。除非你的座椅硬件措施是顯著提高的,有明確的讓觀眾多付費的理由。”
退一步說,如果真要有所差異,也并非就一定要漲價,比如普通位置則實行優(yōu)惠價,讓電影票價更親民,也就有望沖淡一些“談錢傷感情”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