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笛聲聲響,一會兒清新歡快,如鶯歌燕舞、一會兒伴隨著戰(zhàn)馬,渾厚雄壯;一會兒融入中國風曲調(diào),古韻悠揚……
上周,“康樂小學第三屆康樂兒愛心公益系列活動——林望之陶笛獨奏音樂會”,在康樂小學禮堂舉辦。此場活動還結(jié)合公益活動,義賣門票籌集5650元善款,捐助給湖里慈善會愛心助學項目。
康樂小學是全國最早開展陶笛教學的學校之一,2009年正式成為陶塤陶笛教學示范基地,對此,康樂小學校長胡慧玲介紹說:“教育就是播撒許多種子,成就更多的可能……如今康樂小學的陶笛之樹枝繁葉茂,感恩康樂伙伴們十年陶笛之路的堅守。”
陶笛技術(shù)高超 贏得眾多掌聲
本次陶笛獨奏音樂會的主角,是康樂小學六年級學生林望之,別看他年紀不大,一晚獨奏近8首的陶笛,有《黃鶯》、《遼南歡歌》、《千年風雅》、《戰(zhàn)馬出征》……曲風多樣,高超技術(shù)贏得眾多家長的掌聲。
“希望我能把最好的陶笛聲展現(xiàn)給大家。”林望之從小就開始研習陶笛演奏,在學習陶笛的這些年來,還積極參與國內(nèi)的各類演出與賽事。曾獲得全國“陶笛之星”展演兒童組金獎,參與廈門首屆海峽兩岸陶笛(塤)藝術(shù)節(jié)、廈門首屆國際樂器展展會等演出。
前來聆聽的戴書韜媽媽還為此寫了一篇文章,她這樣說:望之同學一首首曲目的流淌,體會時而悠揚時而急速,時而歡快時而低沉的樂音,或緩或急穿越我們的腦海,滲透我們的心靈。
全校普及推廣 人人會吹陶笛
能培養(yǎng)出這樣優(yōu)秀的陶笛學生,這與康樂小學對陶笛教學的重視有關(guān)。
康樂小學校長胡慧玲介紹,從十年前一場陶笛夏令營起步,到八年前面向全校普及的推進,再到精品楊皓冰專輯錄制、林望之專場的成就,見證了康樂小學陶笛的成長,在這過程中孩子們成為了非遺文化的踐行者。
康樂小學著力陶笛教育進家庭、進課堂、進生活、進培訓、進社會的“五進”模式構(gòu)建,通過編寫陶笛校本教材,設(shè)立陶笛考級制度,頒發(fā)陶笛證書的形式,形成濃厚的“人人會吹陶笛,個個有級別”的藝術(shù)氛圍。在2018年1月初剛結(jié)束的廈門市中小學樂器展演中,康樂小學陶笛隊在廈門市思明區(qū)古塤演奏技藝傳習中心的指導下,陶笛七重奏《加勒比海盜主題曲》、《云宮迅音》分別獲得小學組大合奏二等獎、小合奏三等獎的好成績。
參與活動的市人大常委會副巡視員、中國陶笛藝術(shù)委員會副秘書長李裕華說:“弘揚陶笛這一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任重道遠,我們希望更多孩子能接觸陶笛,培養(yǎng)他們對陶笛的愛好。”
導報記者 吳勇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