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愛特特殊兒童教育培訓中心老師帶領孩子們體驗非洲鼓(受訪者供圖)

“孩子7歲的時候,居委會打電話來問了一下孩子有沒有上學,孩子沒有上學,后來也沒有人再來問了。”
“雖然普通學?;静粫芙^孩子,但是支持也不是很全面。有些學校還好,家長可以陪讀,但有些學校不太愿意提供便利。孩子因為沒有專業(yè)人士指導和家長的陪讀,可能就會有很多情緒和行為問題,隨班就讀的效果和質量需要努力保障。”
……
3月1日,心智障礙者家長組織聯(lián)盟(以下簡稱家長聯(lián)盟)在北京發(fā)布了《適齡特殊兒童入學、就學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的研究報告(2018)》。
《報告》顯示,學校不具備接收特殊兒童(指因個體差異而有各種不同的特殊教育需求的兒童)的能力,缺乏特殊教育專業(yè)師資、課程教材和支持保障,國家相關政策難以具體落實……一系列現(xiàn)實問題給眾多特殊兒童及其家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對現(xiàn)有教育體系而言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因此,呼吁和倡導推進融合教育、完善融合教育支持體系,已成為不少社會組織、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xié)委員關心的事情。
2017年3月,家長聯(lián)盟舉辦了“提升全納教育的專業(yè)能力及建設支持體系”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座談會,有十名代表委員就此向兩會提交建議和提案。2018年3月,家長聯(lián)盟起草了《關于完善融合教育支持體系的建議》和《關于提升教師融合教育素養(yǎng)的建議》等兩份提案,多位代表委員協(xié)助提交全國兩會。
記者了解到,家長聯(lián)盟的上述努力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積極回應:“教育部高度重視融合教育工作,會同相關部門加大對各地開展隨班就讀、推進融合教育的指導和支持力度,不斷完善融合教育的支持保障體系。”
今年兩會前夕,家長聯(lián)盟提出的關于“加強殘障兒童入學保障機制,確保適齡殘障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建議,也得到了數位代表委員的關注。全國政協(xié)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還將就此提交相關提案。
特殊兒童受教育狀況仍不理想
小禾今年10歲,自閉癥。8歲時,父母帶小禾到片區(qū)普通小學報到,面試老師一看孩子跟普通孩子不太一樣,就建議家長去申請?zhí)厥鈱W校。當地并沒有專業(yè)入學評估流程,小禾父母找到教育局,教育局表示既然片區(qū)學校不能接收,可以送教上門,一個星期可以上兩節(jié)課。
但小禾的父母覺得送教上門的方式不適合小禾,因為小禾只是有些情緒障礙,有時候會叫喊幾下,一周兩節(jié)課對于小禾來說遠遠不夠,而且送教上門這種教育方式會讓小禾與外界隔絕,更不利于小禾的康復和成長。父母還是希望小禾能夠進入普通學校,在有普通孩子伙伴的集體環(huán)境里成長,畢竟孩子長大了也需要融入社會。
他們內心覺得,如果能在普通學校跟其他孩子一起接受融合教育,才是最適合小禾成長的教育方式。
于是,小禾的父母想辦法送小禾去了一所價格不菲的私立小學。然而在這所小學小禾也很難適應和融入,半年后就只好主動退學在家。后來,小禾的父母又找到一個私立托管中心,然而托管中心也無法提供這個年齡的孩子所需要的教育。最后,小禾的父母只好讓孩子進入當地的特殊學校讀書。
事實上,像小禾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
2017年5月1日,新修訂的《殘疾人教育條例》開始實施,條例中明確了適齡殘障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同時明確殘障兒童優(yōu)先接受普通教育的權利。但根據當年由家長聯(lián)盟聯(lián)合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聯(lián)合大學等科研機構在全國范圍內發(fā)起的“適齡殘障兒童入學狀況調查”,適齡受訪者義務教育在讀比例為45%,2017年申請入學成功率僅為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