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
“她照顧4個孩子操勞了,就像親人一樣”
“在一塊時間長了,知道她是個苦命的人。”李金華說,諸秀珍生于1911年,老家是周口項(xiàng)城農(nóng)村的,“她結(jié)過3次婚,第一任丈夫在解放前死了,第二任丈夫?qū)ざ桃娏耍谌握煞蚴前碴栆粋€礦工,可能倆人性格不合很少來往,自然就散了。”她說,“老太太終生未曾生育,膝下無兒無女,年輕時領(lǐng)養(yǎng)過一個女兒,但也因患病早早走了,就剩下她一個人了。”
1969年末,徐毅勇6歲,上小學(xué)了。徐洪山夫婦和諸秀珍商量:“孩子們大了,都上學(xué)了,不需要用人了,如果你有合適的機(jī)會,就可以走了。”
諸秀珍沒有同意,她說:“看著孩子們長大了,舍不得走,想再照顧幾年。”
就這樣,一晃10多年過去了,他們依然按月給她發(fā)工資,“后來她自己不要了,但是我們還一直給她。”徐洪山說。
1976年,諸秀珍已經(jīng)65歲了。“老家沒啥親人了,她更不愿意離開了。”徐洪山說,自己和妻子都是從艱苦年代過來的,“心也軟,人家不愿意走,就不會攆著走,再說她不容易,照顧4個孩子操勞了,就像親人一樣。”于是,徐洪山和妻子商量,自覺照顧起她的晚年生活。
第二代
“姥姥跟我在一塊生活有10多年了”
昨日下午,在農(nóng)業(yè)西路洲海路口附近的晶華城小區(qū)晚晴托老互助中心內(nèi),105歲的諸秀珍躺在床上,見到記者后還忍不住唱了幾句。
“老人精神狀態(tài)挺好,就是摔了一跤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了,吃喝拉撒都在床上。”53歲的徐毅勇是鄭州市食品公司制冷設(shè)備維修工。他說,“姥姥是看著我長大的。她原來一直跟著父母一塊生活,可是父母年齡大了,身體越來越吃不消,尤其父親右眼已完全失明,多種疾病纏身,生活也需要人照顧了。”
“你的哥哥姐姐都在外地,就你在鄭州,一定要照顧好姥姥,善待她,不能讓人家笑話。”父親的叮囑,徐毅勇記在了心上,他說:“爸爸,你請放心了,姥姥從小對我們那么親,我一定會辦好的。”徐毅勇還會言傳身教,給兒子做榜樣,讓他也對老人家好。“我把姥姥接到自己家里,跟我在一塊生活有10多年了。”
徐毅勇說,老人在73歲過馬路時腿被汽車軋了一下,住了一個月院,除此之外,身體一直很好,喜歡和同伴們搓麻將,“她心胸開闊,遇事不著急,喜歡吃青菜和面食,這也許是姥姥長壽的秘訣吧”。
他說:“家有一老賽過一寶,姥姥就是我們這個大家庭的‘寶貝’,她年齡上掛帥,大家都顯得很年輕。” 2011年12月7日,是諸秀珍的百歲生日。徐毅勇說,他們給姥姥辦了一場熱鬧的生日宴會。“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徐毅勇的家人一起為老人唱起了生日歌,大家爭搶著祝福百歲壽星,“那一天,我們過得特別開心,姥姥更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