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對于很多老年夫妻來說,最浪漫的事,就如歌中所唱,“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今天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七夕,讓我們走近這4對老年夫妻。他們,有的同甘共苦,相互理解,相知相伴了44年;他們,有的從25歲攜手走到80歲,有的從青澀同學到耄耋伴侶,相愛了60年;他們,還有的一直牽著對方的手,結婚71年還像熱戀中的情侶……從青絲到白頭,這或許就是愛情最美的模樣。
81歲的鄒國余 82歲的趙鳳云
攜手60載,從同班同學到耄耋伴侶
▲鄒國余與趙鳳云的訂婚照

▲鄒國余與趙鳳云夫婦現(xiàn)在的合影
臺海網(wǎng)8月22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文 受訪者供圖)“執(zhí)子之手,與之偕老。”短短的8個字,有一對老人,為它賦予了畫面。
在廈門溫馨家園養(yǎng)老中心,81歲的鄒國余和82歲的趙鳳云的愛情故事被許多人津津樂道。從同班同學到耄耋夫妻,他們相知相守,寫下了一曲甜甜美美的愛情贊歌。
帶著10個雞蛋,她送了他10里地
鄒國余出生在遼寧南邊,趙鳳云則在遼寧北邊,兩個人相距一千多里。
1959年,這兩個農(nóng)民的孩子進了城,來到沈陽上學。在沈陽工業(yè)學院,他們相遇了,成了同班同學。懵懂的情愫悄悄在兩個青年心中生長,但在那個淳樸的年代,誰也不曾把心中的愛意表達出來。
轉眼4年過去,畢業(yè)的日子近在眼前。當時,福建是對臺前線,學校準備挑選6個成績優(yōu)秀、政治可靠的精兵強將分配到福建。作為同學中的佼佼者,鄒國余和趙鳳云都進入了篩選范圍。“輔導員分別找我倆談話,問我們愿不愿意一起去福建。我當時就表態(tài),我愿意!”鄒國余說。
窗戶紙一捅破,兩顆心終于靠在了一起。臨行前,趙鳳云邀請鄒國余回到老家,見了父母。“我至今都記得,從她家出來的那一天,我背著書包,提著她媽媽給我煮的10個雞蛋。她送我去車站。我們走了10里地,那個感覺,就像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十里相送。在一個很小的車站,只有我們兩個人,坐在候車室的椅子上,等待從哈爾濱開來的綠皮火車。60年了,那個畫面像電影一樣,一直停留在我腦海里。”鄒國余深情回憶道。
一間破房子,筑起一座“愛巢”
1963年,同校的6個同學一起坐了3天3夜的綠皮火車,來到了距離沈陽2000多公里外的福建山區(qū),分配到一家軍工廠工作。
1967年9月20日,鄒國余和趙鳳云在當?shù)厝嗣窆珙I了結婚證;9月30日晚,利用下班時間,單位為包括他們在內(nèi)的兩對夫妻一起舉辦了一場簡單的“集體婚禮”。
婚房,是同事們幫忙修起來的。當時工廠沒有宿舍,他們租了農(nóng)民的一間破房子——蓋了瓦片,連天花板都沒有;墻是竹子拼的,四面漏風……鄒國余說,想起這段時光,內(nèi)心五味雜陳,雖然很艱苦,但是心里滿是希望。
婚后,鄒國余從一名技術員,一路成長為工程師、技術科副科長、工人大學常務副校長、技術副廠長、廠長,工作越來越忙,家里的事情,也越發(fā)顧不上。趙鳳云二話不說,挑起了家里的重擔。
貼身護理多年,不離不棄愈發(fā)恩愛
退休以后,夫妻倆來到廈門,鄒國余繼續(xù)在企業(yè)發(fā)揮余熱,一直工作到75歲。不料,就在他退休三天后,趙鳳云摔倒骨折,之后又發(fā)生腦出血,癱瘓了。
鄒國余“重新上崗”了。在醫(yī)院的時候,他就跟著護工學習如何翻身、擦身、穿衣服,一輩子沒干過家務的男人,一點一點從零開始學。回到家里,喂飯、打米糊,洗臉、漱口、刷牙、梳頭……這個70多歲的男人親力親為,把老伴兒照顧得妥妥帖帖。
直到去年,已經(jīng)80歲的鄒國余感覺力不從心,一些重活干不動了。于是,他帶著老伴兒住進了廈門溫馨家園養(yǎng)老中心。盡管有了專業(yè)護理人員的幫忙,趙鳳云貼身的事,鄒國余仍然堅持自己為她做。“她這一輩子對我很好,不管大事小事從不跟我爭吵,為她做這些事,我認為是很快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