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我心中的TA
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自古以來,人們總是對美好的愛情充滿期待和神往。
有人青梅竹馬,有人已相伴到白首;有人還在奔跑,但即便顛沛流離也沒有放開彼此的手。
不過,由于種種原因,與父母輩相比,一些年輕人則把單身視為一種理性的主動選擇。
風(fēng)很柔,水很清!今天是“520”,一個愛意濃濃的日子。愿你星河長明,擁抱浪漫與美好。
(海峽導(dǎo)報記者 錢玲玲 鄭麗金)
臺海網(wǎng)5月20日訊(海峽導(dǎo)報記者 錢玲玲/文 常海軍/圖)在老一輩人眼里,幸??偸呛芎唵?,不過就是“有人陪你立黃昏,有人問你粥可溫”。
在廈門溫馨家園養(yǎng)老中心,一對年過九旬的鮐背老人楊保田和葛來萍,正在恬淡地享受著他們的“鉆石婚”生活。
他們,從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走來。解放戰(zhàn)爭時期,楊保田是一名勇敢的游擊隊員,活躍在蘇北一帶;葛來萍則在華東野戰(zhàn)軍擔(dān)任后勤保障工作,后來還參加了抗美援朝。
解放后,兩人陸續(xù)轉(zhuǎn)業(yè),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廣州相遇、相識。1959年,在廈門大學(xué)工作的楊保田,和在上海第一醫(yī)學(xué)院工作的葛來萍,分別被派到廣東去負責(zé)招生工作。
“我們一見面,很聊得來。原來我們都是江蘇南通人,老家僅相距30多里,年齡相當(dāng)、三觀一致,互相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葛來萍回憶說。
后來,楊保田借著出差的機會,幾次去上??赐饋砥?,愛情的火花悄悄在這對年輕人的心里生根發(fā)芽。1961年春節(jié),他們在上海結(jié)了婚。
然而,因為工作難以調(diào)動,這對新人不得不暫時兩地分居。次年,第一個孩子出生了,葛來萍一邊忙著工作,一邊獨自帶著襁褓嬰兒,白天送到托兒所,晚上也經(jīng)常要寄放在鄰居家。
照顧不到妻兒,遠在廈門的楊保田十分愧疚。但葛來萍沒有抱怨一句,她說:“我是從戰(zhàn)場上走下來的兵,那么艱苦的歲月都過來了,這點苦算什么?”
靠著這股軍人的韌勁,距離非但沒有分開彼此,反而把兩個人拉得更緊了。直到1964年,葛來萍終于調(diào)到廈門工作,一家人這才團圓了,幾年以后,又生了老二。
認識他們的人都說,兩口子一輩子都沒紅過臉、吵過架,是一對難得的模范夫妻。“大事小事,我們都商量著來,遇到矛盾要互相謙讓,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看法,要把兩回事想成一回事。”楊保田道出了他的“愛情保鮮秘訣”。
葛來萍則笑著說:“我的性格急一些,但就他那個脾氣,也吵不起來。兩個兒子從來沒看到我們吵架。”
今年,他們的大兒子已經(jīng)62歲了,大孫子也26歲了。緣分很神奇,將他們從天南海北牽到了一起;一轉(zhuǎn)眼,已攜手走過一甲子,相伴到了白首。他們說不出太多的“愛情箴言”,但他們用一生的時光,寫下了最美的“愛情詩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