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添綠
補植新栽5萬株喬木
抹平創(chuàng)傷增添綠意
時至今日,臺風“莫蘭蒂”登陸廈門已經過去了將近一年半。如果把綠化比作城市的衣衫,那么,來勢洶洶的“莫蘭蒂”,一度讓這座城市變得衣衫襤褸,而如今,又是一年春風綠,廈門早已換上了嶄新而又養(yǎng)眼的“綠衣衫”。這背后,離不開災后綠化恢復重建的廈門速度和廈門力量。
2017年是災后恢復重建的關鍵一年。為了趕在雨季來臨之前完成這項工作,讓綠化樹木獲得最佳的生長時機,我市園林綠化部門全員行動、全力以赴,在2017年初開展大規(guī)模的補綠復綠行動,就連春節(jié)期間,也還在加班加點不停工。
湖濱東路南湖公園段的蛻變,是災后恢復的一個縮影。臺風“莫蘭蒂”讓這條路上的樹木幾乎腰斬,參建單位對原有的行道樹菩提樹進行了修整,將臺風中受損嚴重的天竺桂移植進圃修復,更換成樹形漂亮、遮陰好、抗風性強的香樟,同時增加彩霞變葉木、紅車、花葉梔子等地被進行彩化、亮化處理。經過一年多的“愈合”,如今的湖濱東路南湖公園段,放眼望去,郁郁蔥蔥,幾乎看不出臺風創(chuàng)傷。
據(jù)統(tǒng)計,2017年,我市園林綠化部門完成了“三線四片”及重要道路、重要節(jié)點、重要門戶、重要客廳范圍內86個重要項目的綠化恢復和提升,完成35條道路園林綠化改造提升工作。補植、新栽喬木約250種5萬株,灌木約500種、15萬株,提升后的園林綠化整體景觀大氣,城市綠地植物群落豐富多樣,城市環(huán)境更加優(yōu)美。
更出彩
彩化面積近20萬平方米
綠雕花球花柱驚喜連連
今年春節(jié)期間,位于鷺江道的“琴音鷺波”綠雕,成為一道熱門景點,吸引了大批游客。來自陜西的張女士,第一次見到這么大型的綠雕,興奮地不停拍照。這組綠雕占地面積227平方米,高5.75米,直徑達19米,由5萬多棵小葉紅草、綠草和2萬多株雞冠花等植物搭配而成。白鷺是廈門的象征,綠雕用旋律講述鷺島的傳說,用鷺語傳達廈門的氣質,以框景形式展現(xiàn),與對岸的琴島相呼應,畫中有島,島中有畫,展現(xiàn)廈門獨有的特色,呈現(xiàn)出一片祥和安寧的景象。
除了綠雕以外,2017年,我市的綠化工作還給市民帶來了許多“驚喜”。在人民會堂南側綠地、湖濱中路與湖濱南路交叉路口、鷺江道和平碼頭、廈禾路蓮坂轉盤花池等重要道路的綠化帶上,布置了花球、花柱,主要種植長春花、彩葉草等,經過精心的養(yǎng)護和定時的更換草花,如今,這些花球、花柱依然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讓道路景觀增色不少。
鋼筋水泥筑成的天橋,給人以一種生硬的感覺,穿上“花衣裳”以后,成了“空中飄揚的彩帶”,多了靈動之美。2017年,包括湖濱西路人行天橋在內的37座橋梁,經過彩化、綠化改造后,綠植花草與橋體一體化,不僅提升了景觀效果,而且使市民的通行體驗感受更佳,讓整座城市的綠化效果更有層次感、立體感。
2017年,我市園林綠化部門對重要沿線節(jié)點實施彩化面積近20萬平方米,完成綠化彩化橋梁37座、31.4公里,種植及儲備草花超770萬株、三角梅7萬株、花灌木21萬株,在重點區(qū)域設置大型綠雕4組、花球227個、花柱41個、綠毯3600平方米,新增花箱、掛花、花缽14處約800個、大型三角梅造型景觀近100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