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揭曉的第28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評選結果中,閩寧協作廈門大學寧夏研究生支教團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兩千公里守望,二十五年傳承,廈大研究生支教團用實際行動寫下了新時代閩寧協作“山海情”,唱響了到西部去、到基層去的青春贊歌。
廈門大學第二十三屆研究生支教團彭陽分隊隊員、廈門大學研究生 段穎:太激動了 確實是很激動,因為這是我們共青團最高的一個榮譽,我們的團委書記洪老師當時在現場給我們拍攝了一段視頻,那段視頻也是在朋友圈瘋狂轉發(fā)。
聊起獲獎的光榮時刻,段穎難掩激動之情。2021年,段穎和其他21名廈大研支團隊員跨越千里,來到了寧夏海原縣、德隆縣和彭陽縣。當時的西海固地區(qū)雖然已經摘掉了貧困的“帽子”,但當地的孩子們對于走出高原依然充滿渴望。所以,除了教書育人,段穎和伙伴們還成為了孩子們探索世界的“眼睛”。

廈門大學第二十三屆研究生支教團彭陽分隊隊員、廈門大學研究生 段穎:讓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個小男孩,越聊越熟的時候,他就忽然問起我,老師,廈大到底有哪些專業(yè),我想考的專業(yè)在廈大有沒有設,當時我其實特別開心。我支教的地方彭陽縣其實離我家只有一個小時的車程,所以其實我想支教的原因,就是想回去讓家鄉(xiāng)的孩子知道,你也可以像老師我一樣去到更大的平臺,或者去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
開辦當地第一個校園電視臺、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廈門來的大學生老師讓孩子們的校園生活有了更多活力。直到今天,段穎的手機里還保存著上百張在彭陽支教時拍攝的照片。
廈門大學第二十三屆研究生支教團彭陽分隊隊員、廈門大學研究生 段穎:臨走前我們班學生在最后一節(jié)晚自習的時候親手拿給我的,他們每個人都在這張白紙上按了一個手印,所有人都在上面寫下了自己的名字,還說永遠記得八(四)班,這件事情我可以記一輩子。

作為全國首批參加“中國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研究生支教團項目”的團隊,廈門大學寧夏研究生支教團結緣寧夏“西海固”。25年來,先后有312名隊員在這片土地上接力幫扶,參與并見證了“西海固”從絕對貧困到脫貧摘帽,再到全面小康的歷史巨變。支教團常年承擔支教學校核心課程教學工作,幫助鄉(xiāng)鎮(zhèn)中小學解決師資結構性短缺的燃眉之急;引入翻轉課堂、情景模擬等先進教學理念,開展“七彩假期”“鳳凰花班”等第二課堂品牌活動,幫助當地孩子全面發(fā)展。支教團設立的“這條小魚在乎”獎助學公益品牌項目,二十多年來共募集助學金1300多萬元,累計資助2萬多名困難學生,救助2名先天性心臟病兒童。
眼下,跨越山海的“愛心接力”仍在繼續(xù)。廈門大學第二十五屆研究生支教團的22名隊員正奮斗在這片煥發(fā)新生的黃土高原上。
廈門大學第二十五屆研究生支教團團長 唐曉宇:在我們支教團里一直流傳著 “用一年不長的時間 做終身難忘的事”,無論是立足于我們的支教崗位,還是“這條小魚在乎”公益項目都已經堅持了25年,在這個過程當中完善,做得更好,這是一件非常充滿意義的事情?!?span>來源: 廈視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