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學生們迎來期末考試,平時工作繁忙的家長也盡量抽出時間,突擊輔導孩子的功課。這下可好,不談學習母慈子孝,一輔導功課雞飛狗跳。不少家長感嘆,輔導孩子學習比工作加班還累。有人戲稱,自己患上了“恐輔癥”,一翻開孩子的試卷、作業(yè)本,血壓就噌噌往上升,只覺得胸悶氣短,隨時游走在爆發(fā)的邊緣。對此,醫(yī)生提醒,如果孩子從小聰明伶俐,上了小學卻“變笨”了,要留心觀察,看孩子是否存在學習障礙。
廈門市婦幼保健院兒童發(fā)育行為科專家告訴記者,臨床上時常遇到一些家長,覺得自家孩子小時候還挺機靈的,上小學后,不知道是懶還是變笨了,像是變了個人:字的筆畫總寫不對,讀課文把字句順序搞錯,有時根本理解不了題目的意思,注意力不集中,學得慢,忘得快……
專家表示,小學和幼兒園階段相比,孩子接受的知識量猛增,有些孩子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是正?,F(xiàn)象。先不要給孩子貼“笨”或“懶”的標簽,先觀察一陣,看孩子是否存在學習困難。如果孩子只是偶失水準,家長不用焦慮,引導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可。如果存在學習困難,則需要專業(yè)的干預措施。
以Rutter為代表的英國兒童精神病學派將學習困難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稱為“普遍性學習困難”,包括智力低下及普遍性學業(yè)成績低下等有關問題。值得注意的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孤獨癥譜系障礙、品行障礙可導致繼發(fā)性的學習困難。狹義的學習困難也稱“學習障礙”,主要包括特殊閱讀障礙,拼寫困難和數(shù)學困難。
面對學習困難,孩子容易變得焦慮,自我評價低,自信心不足,甚至抗拒上學,出現(xiàn)社交退縮等表現(xiàn)。有研究表明,15%-30%的學習困難兒童可能繼發(fā)品行障礙和反社會行為等。如果您的孩子出現(xiàn)上述情況,應積極尋求專業(yè)幫助,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積極進行干預。(來源:廈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