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4月2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梁靜 通訊員 劉曉彬)近日,廈門市第十一期學前融合教育師資培訓暨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專題培訓在線上舉行。該培訓由廈門市教科院基教室和廈門市心欣幼兒園聯(lián)合主辦。
本期培訓圍繞“評估促提質融合助發(fā)展”這一主題,邀請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廣西師范大學侯莉敏教授、福建省幼兒高等師范??茖W校彭琦凡教授兩位專家,分別以《<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的理念與運用》和《過程取向的保教質量評估》為題,為全市幼兒園開展培訓。2000多名參會人員包括負責融合教育的公民辦幼兒園園長、副園長、教師以及幼教教研員等。
幼師掌握融合教育知識將讓孩子受益一生
自2016年起,廈門市的學前融合教育師資培訓每年都會舉辦兩屆,目的在于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康復教育服務體系,提升幼兒園教師學前融合教育水平,促進廈門市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提高。
這一目的重點關注的人群之一,是如今“散落”在各所普通幼兒園里的各類特殊兒童。他們在普幼里與普通孩子的“融合”生活質量,與一線老師所具備的融合教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息息相關。
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幼教教研員蔡蔚文老師說,經(jīng)過十余期培訓,對于融合教育,廈門學前教育的老師們已經(jīng)從原來的不關注、不重視,轉變?yōu)楝F(xiàn)在的有所了解、主動介入、提供支持。“以往老師們關注得更多的是‘中間’的那類普通孩子,但現(xiàn)在,老師們也越來越多地關注‘兩邊’的特殊兒童,包括發(fā)育遲緩和能力突出的孩子。”蔡蔚文說,“這兩年,一些特殊孩子的特殊情況甚至都是幼兒園老師發(fā)現(xiàn)后反饋給家長,家長才重視起來的。”她認為,如果老師能了解相關知識,及時介入干預,將讓孩子一生受益。
融合教育的終極目標讓特殊幼兒將來融入社會
學前融合教育師資培訓,只是目前廈門提升幼兒園教師學前融合教育水平的渠道之一。蔡蔚文老師說:“在教育現(xiàn)場,還有老師間的互動和幼兒園間的聯(lián)合。”
這里所指的“聯(lián)合”,是心欣幼兒園與新景幼兒園、金福緣幼兒園、秀德幼兒園、鐘宅幼兒園、湖里實驗幼兒園等多所幼兒園聯(lián)合開展的融合教育。
作為全國首家公辦特殊幼兒園,心欣幼兒園還是廈門市特殊教育康復研究中心。該園內(nèi)由康復教師、醫(yī)生、治療師等組成的評估團隊,對每名幼兒提供一對一個性化評估,包括入園評估、階段性評估等等。特殊兒童在心欣幼兒園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康復訓練后,當評估研判其達到融合水平時,就能就近到普幼去“實地融合”。本學期該園“實地融合”幼兒人數(shù)達到25人。這是心欣幼兒園的有益探索。
心欣幼兒園園長莊香香說,無論是融合教育師資培訓,還是融合教育的其他相關探索,都是為了讓每一個特殊兒童都能享有更有溫度、更有質量的教育。
探索過程中,有些細節(jié)鮮為人知:心欣幼兒園的老師會圍繞個案專門到普幼去研討,遇見聽障兒童的人工耳蝸外機經(jīng)常被其他小朋友碰觸的情況,他們就到普幼去給小朋友做關于人工耳蝸的科普講座……截至目前,心欣幼兒園已畢業(yè)的193名學生中,有122名進入普通學校就讀。這便是融合教育的終極目標——將特殊幼兒送進普校,并讓他們最終能夠融入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