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9月2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昨晚,廈大研究生支教團亮相央視《開學第一課》,向全國中小學生講述廈門大學研究生堅持23年的西部支教故事——自1999年以來,每年都有一批廈大學生到寧夏西海固地區(qū),開展為期一年支教。
《開學第一課》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lián)合制作,今年主題是“理想照亮未來”,聚焦慶祝建黨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開學第一課》邀請“七一勛章”獲得者、脫貧攻堅模范、抗疫先進人物、時代楷模、英雄航天員、空中梯隊代表、“00后”奧運健兒、中青年藝術工作者和青少年代表走上講臺,通過“云課堂”方式和各地中小學生共上一堂課,講好中國共產(chǎn)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故事。
廈大研究生支教團是其中代表之一。半個月前,支教隊員們在廈大建南大會堂完成錄制,央視主持人撒貝寧也與廈大、寧夏兩地同時連線,三地共同演唱《歌聲與微笑》。
從1999年起,廈大研究生支教團開始了跨越2000多公里的支教,足跡遍布寧夏海原縣、隆德縣、閩寧鎮(zhèn),這屆學生完成一年的支教后,下一批學生繼續(xù)上。
有22名研究生支教團成員亮相昨晚央視《開學第一課》,包括第一屆支教隊員,今年剛剛完成支教任務回校的隊員,以及不久前到達寧夏的支教隊員。
現(xiàn)在在廈大藝術學院當輔導員的張秀麗是第一屆支教隊員,1999年,她赴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西吉縣三合鄉(xiāng)三合中學支教一年。張秀麗在節(jié)目中回憶起她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有一次批改作業(yè)到晚上11點,當準備拉上窗簾時,卻看到一些學生正挨著窗戶,借著屋內(nèi)的燈光認真地看書?;貞浧甬敃r的畫面,張秀麗依然熱淚滿眶。
校方介紹說,23年來,共有323名廈大學子參加支教。(記者 佘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