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鼓浪嶼
是一座充滿文藝氣息的小島
各種不同風格的中西建筑
明媚怡人的天風海濤
獨具特色的鼓浪琴聲
總讓這座小島充滿浪漫的色彩
當時光回溯到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
鼓浪嶼憑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成為八閩革命斗爭的指揮中心
上演了一部部可歌可泣的諜戰(zhàn)傳奇
不足2平方公里的小島
留下了8處革命遺址
成為當之無愧的“紅色堡壘”
鼓浪嶼英雄山上為紀念解放廈門犧牲的烈士們而建的浮雕
打開廈門寶藏
感受城市文脈
和文物講述人陳磊
一起來廈門市博物館
看城市寶藏
聽文物故事
寶藏背后的故事
小小門環(huán)是重要聯(lián)絡工具
廈門市博物館收藏的這個門環(huán)
看似普通
其實大有來頭
它記錄的就是
鼓浪嶼上一段傳奇的歷史
與日光巖一墻之隔
有一條小巷叫虎巷
在巷子盡頭的8號
是一幢兩層磚木結構的樓房
面積不足兩百平方米
就是這幢并不顯眼的樓房
在1930年8月至1931年3月
成為當時的中共福建省委機關所在地
而這個門環(huán)
就是當年地下黨聯(lián)絡的工具
它具有暗號、警號等多種功能
例如門環(huán)上放東西
說明有情況
不放則說明暫時安全
虎巷8號的特殊“家庭”
1930年6月之前
中共福建省委機關
設在廈門中山公園北門附近的
一座民房里
后來發(fā)現(xiàn)
同一座民房里住了一名可疑人員
省委書記羅明果斷決定搬家
考慮到
鼓浪嶼的租界屬性和虎巷8號的隱蔽性
省委決定把機關搬到這里
在虎巷8號
機關工作人員以經(jīng)商為名
對外稱一家人
省委書記羅明,既是老板,也是家長
夫人謝小梅是老板娘,也是大嫂
住在一起的還有省委秘書長楊峻德
組織部長謝景德
宣傳部長王海萍和他的夫人梁惠貞
以及工作人員梁云屏和高大安
為了讓這個家看起來像個商人家庭
還調(diào)來一位中年婦女黨員郭香玉
到省委機關做“傭人”
郭香玉帶來她15歲的兒子
名叫黃業(yè)章,任省委交通員
凡是省委向黨中央的匯報、請示
都由謝小梅到龍頭路布店買來白布
把內(nèi)容用密寫藥水寫在白布上
然后重新包裝
再由交通員送到上海交給黨中央
這是一個很特殊的“家庭”
大家各盡其職
冒著生命危險為黨工作
一次次門環(huán)叩響
一次次情報傳遞
都在串聯(lián)著全省的革命斗爭
黨員同志被捕犧牲
然而
僅僅不到一年
國民黨軍警就包圍了這里
楊峻德、李國珍、梁惠貞、郭香玉、梁云屏
還有高大安等多位同志被捕
只有外出辦事的王海萍和交通員黃業(yè)章
以及住在鼓浪嶼福州路127號的
軍委書記蔡協(xié)民和秘書曾志
幸免于難
蔡協(xié)民
曾志
楊峻德被捕后不久
就被押送至南京
慷慨就義于南京雨花臺
李國珍、梁惠貞被殺害于廈門禾山
犧牲時王海萍妻子梁惠貞
還懷著8個月的身孕
一年后
王海萍在中山公園不幸被捕
不久后壯烈犧牲
如今
血雨腥風早已消散
鼓浪嶼這座小島恬靜平和
文藝清新
今日中國的美好畫面
每一幀都連接著過去
那些艱苦卓絕的紅色記憶雖已遠去
但絕對不會被遺忘
成為我們永遠的緬懷和追憶
來源:廈門市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