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7月26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3年編纂,77萬字,千年歷史閱一城。
7月24日,首部完整描述廈門全域千年歷史的城市史書《廈門簡史》在廈舉行新書首發(fā)式。
據悉,為助力廈門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作,《廈門簡史》由華僑大學城市建設與經濟發(fā)展研究專項基金理事會、華僑大學城市建設與經濟發(fā)展研究院、廈門市山東南下干部歷史研究會、光正城市發(fā)展(廈門)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發(fā)起并組織編纂,已于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正式出版。
緊抓“古同安、今廈門”歷史脈絡 填補廈門史學研究空白
《廈門簡史》由丁國炎、李冀閩、黃笑影等主編,攜廈門市和華僑大學等文史專家合力編纂,全書共八章,以時間為序,分為“史前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廈門”“隋唐五代時期的廈門”“宋元時期的廈門”“明代的廈門”“清代的廈門”“民國時期的廈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的廈門(1949—1978)”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的廈門(1978—2005)”等。
不同于以往多數史書把600多年前,即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廈門城的竣工當作廈門歷史的開端,《廈門簡史》重新調整廈門城市歷史研究的思路,提出廈門城市的歷史是同安歷史的延伸,以“大廈門”視角,緊抓“古同安、今廈門”的歷史脈絡,著重敘述了自后唐長興四年(933年)同安設縣以來一千余年的厚重歷史,指出廈門的歷史并不是從廈門島起步,而是起源于同安縣,是古老的同安孕育了今天的廈門,并選擇重要節(jié)點和事件進行論述,力求在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盡可能地反映廈門歷史發(fā)展的概貌,是一本了解廈門全域千年歷史的工具書?!稄B門簡史》還陳述了廈門自古就是閩南的重要組成部分,引領近現代閩南發(fā)展的激蕩歷史風云,印證了廈門是閩南文化發(fā)祥地,填補了廈門史學研究的空白。
歷時三年編纂并反復修改 以史為鑒展望未來
在專家研討會上,《廈門簡史》編委會主要成員和多位廈門文史專家等,圍繞該書的歷史價值、現實意義進行探討。編委會成員也向大家介紹了本書的編纂過程。
據悉,《廈門簡史》編纂出版歷時三年多,編委會在整個過程中重視資料的整合提煉,吸納歷史研究成果,按照“略遠詳近”的撰述和“通史簡寫”的寫法創(chuàng)新史書編纂方式。在編纂力量上,采取高校和社會結合、本地和外地聯手的形式,組織多名專家共同完成。為保證編寫質量,本書還邀請廈門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等多家單位和諸多地方文史專家、作家審閱,多次修改、反復完善。
研討會上,各位嘉賓點贊了《廈門簡史》的時代價值,認為該書既能為廈門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提供歷史依據,也為當前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學習素材,認為該書既是廈門千年來滄海桑田的記載和印證,也是廈門城市建設的反映和總結,更可以為廈門未來的城市發(fā)展提供寶貴的經驗和借鑒,具有以史為鑒、展望未來的重要意義。
據悉,《廈門簡史》由廈門華億內容產業(yè)有限公司負責發(fā)行。
【提醒】
《廈門簡史》線上購書二維碼
●征訂熱線
0592-5586690
15880281652
(聯系人:彭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