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6月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少蓉 通訊員 陳鷺)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一個家庭最大的幸福。育兒無小事,需要父母細心科學去澆灌。未來,在為孩子健康成長“保駕護航”上,我一直在路上。您的問題,有我傾聽與采寫!
“醫(yī)生,高考復習階段,孩子老覺得疲勞、乏力,要怎么辦?”“醫(yī)生,我家孩子壓力大,出現經常性失眠了……”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時間,每年這個時候,都會牽動很多孩子和家長的心。最近,仙岳醫(yī)院兒童心理科就來了不少家長,咨詢關于中、高考孩子的各種心理問題。如何從心理學的角度,幫助他們緩解壓力,舒緩情緒?看看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怎么支招。
渾身沒勁這是“心理疲勞”了
高考復習沖刺階段,同學們經常感到渾身沒勁,特別是在午后,昏沉沉的,腦子里一片空白。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廈門市仙岳醫(y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科病區(qū)主任吳為閣說,這是常見的“心理疲勞”,學生出現心理疲勞時,常表現為體力精力下降,有意注意力下降,常被一些關門聲、汽車聲、說話聲等噪聲吸引;思維緩慢,并常出錯。如果心理疲勞持續(xù)下去,就會出現頭暈眼花、食欲下降、咽喉腫痛、發(fā)低燒等,嚴重者還會出現抑郁、焦慮等心理癥狀。
如何應對呢?吳主任的建議是:首先,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如數學疲勞值最大,復習作業(yè)宜安排在晚飯后,史地化等疲勞值次之,可放在睡前學習,語文英語可放在早上以利于記憶。晚上睡眠一定要控制在十點左右,以免睡得過晚造成疲勞。
其次,確保休息和適度鍛煉。課間休息及復習一段時間后,要適當休息活動一下??梢蚤]目養(yǎng)神,也可以做適當的體能活動,既增加體質,又緩解心理緊張;可以用聽音樂、聊天、說笑話等使心情輕松的方法緩解壓力。再者,營養(yǎng)要充足。人腦占體重的2%,消耗人體能量的20%,宜多食健腦益智的食品,如核桃、芝麻、雞蛋、魚、鴨之類。
邊聽音樂邊寫作業(yè)上考場 小心“若有所失”
此外,很多同學有一邊聽音樂,一邊寫作業(yè)或者學習的習慣。到底好不好呢?吳主任表示,有些學生特別強調這種方式對于提高學習效率和保持專注力有幫助。但他(她)可能忽略了面臨高考或者中考時,這種習慣很難帶到考場,這時候就會散失了音樂對心理支撐的作用,會有強烈的剝奪感和喪失感,有些考生的會表現為若有所失,影響考試正常水平的發(fā)揮,所以建議有這樣習慣的考生,在考前一周要盡量調整過來。
面對高考,很多家長還會這樣對孩子說“好好放松,不要再復習了”。“其實這樣會適得其反。”吳為閣主任說,“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如長期處于緊張的工作學習中,大腦中樞會相應建立起緊張思維運作模式,使人能適應緊張的工作學習。”有一天突然停下無事可干,原來的生物鐘就會打亂,心理模式就無所適從,考生會產生失落、不安和心慌等不適的心理現象,所以考生在考前還是按原來正常的作息時間作息。
除了以上這些誤區(qū)外,考生們還要學會“積極暗示”這一招。“我行,我一定行”“我潛力大”“我進步大”“我喜歡挑戰(zhàn)”,像這樣積極的正能量暗示,吳主任表示,可以驅散憂郁,克服怯懦,恢復自信,激發(fā)興奮點,把自己的心態(tài)、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