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fā)孩子思考“我能為別人做什么?”
縣后公益圖書館是一扇窗,將愛心的暖陽帶進了縣后社區(qū)。
2020年5月,福建助學濟困公益協會的成員賴秀玉來到縣后公益圖書館擔任館長,孩子們親切地稱她為“館長媽媽”。她介紹道,依托福建省助學濟困公益協會下的拾珍助學項目,該協會的志愿者會定期來到圖書館進行公益實踐——或是家長相互交流育兒經驗,或是小志愿者服務小讀者。
“踐行善道,導航幸福”,志愿者們將協會理念融入圖書館的服務實踐中,去“做一個幸福自己又幸福他人的人”。不同人群之間善意的碰撞總會產生溫暖的鏈接,跳出自我的局限去想,“我能為別人做什么”。

“前兩天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跟我說,‘館長我要捐款!’他給圖書館捐了一元錢。后面他又說,‘館長我要幫這里打掃衛(wèi)生!’就拿起拖把幫忙拖地。”
將每一個孩子都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讓孩子們認識到,他們不僅是受助者,他們更可以成為積極的行動者。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參與圖書館的“日行一善”捐贈,不論金額大小,都可以獲得一張捐贈證書。一張小小的捐贈證書,縣后公益圖書館傳遞出了善的呼吁,希望將公益的精神傳遞到更多人的心中,讓每一個生命都有機會參與并享受到公益的美好與溫暖。
“用小小的善心告訴孩子,他們長大了,不僅是要把自己的生活過好,更重要的是為他人服務。”賴秀玉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