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家文具店都將卡包擺放在店門口醒目處,一放學就圍了不少學生。
臺海網2月27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300元壓歲錢還沒焐熱,兒子就買了百元卡包;飯吃到一半,都會有同學打來電話共商“抽卡大計”……近日,有市民家長反映這么一件煩心事。
記者走訪了解到,隨著新學期開學,手攥壓歲錢的小學生群體中掀起了一陣“集卡熱潮”。關于小學生這種行為,有家長認為拆包抽卡的形式,帶有一定的賭博性質,小學生很難抵御誘惑,但也有家長表示支持。
小學生抽卡集卡,家長到底應不應該阻攔?記者聯系教育專家和一線教師為家長支招。
現象
壓歲錢剛到手
就花百元集卡
近日,市民楊女士(化名)向記者反映,自家小學四年級的兒子私自用壓歲錢購買了百元卡包,言談間都是對同學獲得稀有卡牌的羨慕。春節(jié)期間,家里的門鈴幾乎要被一起集卡的小朋友按壞了,有時飯吃到一半,都會有小朋友打來電話,要立刻集合共商“抽卡大計”。
昨日中午,記者走訪了楊女士兒子就讀的蓮龍小學,門口3家文具店都在販賣各類卡包,其中又以奧特曼卡包一枝獨秀。這些卡包價格從2元到上百元不等,里面的卡片按稀有度分為多種類別。隨著學校放學,3家文具店的卡包區(qū)域都被圍得水泄不通。
“沒有卡牌誰跟你玩啊。”現場不少小學生告訴記者,不僅擁有稀有卡牌 “特別牛”,擁有戰(zhàn)斗力指數高的卡牌,或者很會“拍卡”的同學,都是大家羨慕的對象。不僅如此,同學間互相贈送卡牌,關系就會更“鐵”,而不玩卡牌的孩子則顯得較不合群。
觀點
有人稱其影響學業(yè)
有人用它激勵學習
記者采訪我市多家小學一線教師了解到,這一現象在各個小學普遍存在。幾乎每個小學男生口袋里都藏著一疊卡牌,一有空隙就開始比卡玩卡,這不僅會影響學習成績,也造成了放學后學生四處逗留等隱患。因此,大多數學校是禁止學生將卡牌帶到學校的。
多數家長反對孩子抽卡買卡的行為,甚至直接撕毀、丟棄其卡牌。松柏二小一位學生家長劉先生認為,這種卡牌是拆包抽卡的形式,帶有一定賭博性質,小學生很難抵制誘惑。
不過也有家長支持孩子集卡。“這就跟我們小時候集郵、集火柴盒一樣啊。”家長陳先生認為這是正常愛好,他的兒子就擁有多本卡冊,總費用達上千元。記者經調查發(fā)現,主動給孩子購買卡包的家長也不少,雖然家長對孩子們這一行為不太理解,但普遍將其當作激勵孩子學習的獎品。
專家
合理利用獎賞系統
培養(yǎng)孩子計劃性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助理教授、碩士生導師林敏表示,如果暴力撕毀、丟棄孩子的卡牌,不僅會壓抑兒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會在感情上對其造成嚴重傷害,從而對家長產生憤怒、失望等情緒,破壞親子關系。
“家長應該珍惜并抓住這樣的教育契機。”林敏解釋說,計劃性是大腦的高級功能,兒童過度耗費金錢、時間在抽卡玩卡上,必然會面對作業(yè)完成不了、成績下降、零花錢不夠等困境,也會像成人一樣感到苦惱。這個時候,家長如果能夠合理利用獎賞系統,協助孩子有計劃地分配時間、金錢,并正確發(fā)展自己集卡的興趣,將對其成年后的職業(yè)探索、理財和時間管理帶來潛移默化的好處。
(文/圖 記者 劉少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