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博物館在貫徹習(xí)近平總書記關(guān)于“一個博物院就是一個大學(xué)校。要把凝結(jié)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指示的同時,堅持致力于閩臺兩岸珍貴文物的收藏、保護、研究和陳列。
“臺海遺墨”系列甄選館藏的閩籍或活躍于閩臺兩地的書畫家作品,進一步解讀作品內(nèi)涵,“品畫先神韻,論詩重性情”。帶來美的享受和藝術(shù)熏陶,帶來閩臺一家親的歷史啟迪。
清 ·徐登第寫意設(shè)色花鳥二屏幅
作品賞析
此幅作品為紙本 縱126厘米,橫30厘米
第一幅畫,楊柳上面一只飛禽,畫的左上方行書款三行:“丁丑嘉平之月 法青藤道人畫本 柳橋 第”。鈐一白文“徐登第印”。
此幅作品畫面生動,墨色有厚有薄、有虛有實、有濃有淡、有重有輕,層次分明。“嘉平之月”即臘月,農(nóng)歷十二月。“青藤道人”即徐渭(1521—1593),字文清,后改字文長,是明末著名詩人、畫家、書法家。他創(chuàng)立了青藤畫派,該派善繪花鳥兼山水,縱橫馳騁不拘繩墨,畫人物亦生動,筆法奔放、簡練,干筆、濕筆、破筆兼用,風(fēng)格清新。
第二幅畫描繪的是傳統(tǒng)的“喜上眉梢”造型,兩只喜鵲站立在梅花枝頭。古人認為喜鵲能報喜,故稱喜鵲為“報喜鳥”,兩只喜鵲即雙喜之意。“梅”與“眉”同音,借喜鵲登上梅花枝頭,寓意“雙喜臨門”。左上方行書四行:“法南沙相國畫本于鷺江之還讀我書山館 以應(yīng)毅齋大兄士人雅屬請希正之 古懷恩 柳橋 徐登第。”
“南沙相國”即蔣廷錫(1669—1732),字酉君,號南沙,江蘇常熟人,清朝著名宮廷畫家,所作寫生花卉及蘭竹小品,色墨并施,自成一格。詔安在唐代時就隸屬于懷恩縣,故文中稱古懷恩。此寫意設(shè)色花鳥畫,筆法精妙,禽鳥用工筆,花則寫意,極疏秀。
作者簡介
徐登第,生卒年不詳。字柳橋,福建詔安人。清代民間職業(yè)畫家。
《福建畫人傳》介紹徐登第為明代畫家,不過根據(jù)此屏幅判斷,徐登第應(yīng)為清代人。畫中提及的徐渭是明末著名畫家,蔣廷錫更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進士,生活在康雍年間。徐登第若真如《福建畫人傳》所說是明代畫家,又如何去仿清代的蔣廷錫的畫?因此,推測徐登第為清代人。
來源:廈門市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