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不消逝的電波》劇照
臺海網(wǎng)8月8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是不是很久沒看演出了?別急,這個周末,多場演出在我市多個場館密集上演,“憋”了很久的樂迷們可以看個夠。
昨晚7點半,相隔不到600米的兩個演出場館同時響起了音樂聲——閩南大戲院上演上海歌舞團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廈門愛樂樂團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音樂廳舉辦今年春節(jié)后首場線下音樂會,樂團為聽眾帶來了兩部貝多芬的交響曲,其中包括《第三交響曲“英雄”》。
《永不消逝的電波》在廈門要演出四場,周四已經(jīng)演了一場,昨晚是第二場,今天下午和晚上還有最后兩場。
昨天傍晚,“絲路飛天”廈門滄江劇院第五屆海絲藝術(shù)節(jié),在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拉開序幕。今晚,中央民族樂團副團長、首席琵琶演奏家趙聰領(lǐng)銜演繹的《“最美時光”趙聰和她的朋友們音樂會》作為開幕演出,將在海滄的滄江劇院上演。接下來,觀眾期待的IP系列大戲、西方文化與中華傳統(tǒng)激情碰撞的音樂盛宴、寓教于樂的家庭親子劇等眾多一流演出將輪番上演,為觀眾帶來類型多樣的舞臺藝術(shù)風(fēng)采。
此外,由廈門滄江劇院與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聯(lián)手打造的“喚醒音樂會”系列活動,將音樂藝術(shù)與故宮院藏文物巧妙結(jié)合,通過線上宣傳、線下演繹的方式,將藝文演出與歷史文化相結(jié)合,延伸藝術(shù)觸角,為觀眾帶來一場“有聲有色”的中外藝術(shù)之旅。
觀劇體驗
左右座位都空著,特寬敞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廈門的每一個演出場館,觀眾席都是間隔落座,僅允許30%上座率。因此,每一個觀眾,左右座位都是空著的,特別寬敞。
聽眾心聲
有種久旱逢甘霖的感覺
“有種久旱逢甘霖的感覺,太久沒有看一流的演出了,大幕一拉開,都快激動哭了。”做文化產(chǎn)品設(shè)計的陳珍娜說,她昨晚看了《永不消逝的電波》,今晚還要去聽趙聰?shù)囊魳窌?ldquo;要好好洗洗眼睛、耳朵。疫情之前,我?guī)缀趺總€月都要看一兩場演出,今年的情況特殊,憋壞了。”
劇情介紹
營造出特別的蒙太奇效果
《永不消逝的電波》不僅挖掘了上海的紅色記憶,還融入許多極具識別度的海派元素,石庫門、弄堂、報館、裁縫店等老上海風(fēng)貌細(xì)致入微地呈現(xiàn)在舞臺上。不同于以往固定升降的舞臺布景,26塊可以移動的景片推移拉動,切割了時間和空間,營造出一種獨屬于舞劇的蒙太奇效果。電報機、老式電話、黃包車、豎體繁體字報紙……很有電影質(zhì)感。燈光和投影等多媒體舞美效果也很精彩,比如投影在半透明幕布上的雨和閃電,影影綽綽的燈光等。
團方表示,通過獨特的表達(dá)將革命先烈李白的故事更深刻地烙印在觀眾們心中。攝影記者、裁縫掌柜、小學(xué)徒、黃包車夫、社長、賣花女……眾多形象鮮明的角色都由年輕舞者們擔(dān)綱。
(記者 林曉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