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僑博物院名譽院長陳毅明講述關于南僑機工的歷史。 東南網(wǎng)記者 林歆剛 攝
臺海網(wǎng)6月24日訊 據(jù)東南網(wǎng)報道 22日,南寧廣播電視臺紀錄片《赤子足跡》攝制組來廈拍攝采訪。在廈期間,攝制組將訪問華僑博物院名譽院長陳毅明以及陳嘉庚紀念館館長陳呈,了解南僑機工的歷史,拍攝采訪相關人物。
紀錄片《赤子足跡》圍繞家與國,通過家庭相冊切入,講述了風華正茂的華僑毅然放棄安逸生活,回到祖國抗日的故事。當年,在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的號召和組織下,華僑青年踴躍應募,組成3200多人的“南洋華僑回國服務團”(簡稱南僑機工),毅然踏上抗日救國征程,赤膽忠心為全民族抗戰(zhàn)勝利做出貢獻。此次紀錄片將打開那段塵封的記憶,為歷史保存一份珍貴的影像資料。

華僑博物院內陳列的關于南僑機工的介紹。 東南網(wǎng)記者 林歆剛 攝
當天,85歲的華僑博物院名譽院長陳毅明面對南寧廣播電視臺攝制組侃侃而談,陳毅明圍繞南僑機工的歷史展開,用畢生對僑史的研究將過往逐一鋪開講述,“每當提起南僑機工的回憶,總是讓我熱淚盈眶,在那個山河破碎的年代,海外華僑表現(xiàn)出決不當亡國奴、共赴國難的情懷何其壯烈,那是中國人挺起了脊梁,揚起了陽剛之氣的社會風貌”。陳毅明還表示,作為后人應當時刻銘記歷史、居安思危,學習南僑機工英雄前輩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積蓄更多的力量為新中國貢獻自身的力量,努力建設美好家園。
據(jù)了解,此次紀錄片拍攝采訪成員都是南僑機工的后人。1996年,南僑機工后人成立南僑機工眷屬南寧聯(lián)誼會,整理資料填補南寧抗戰(zhàn)時期歷史資料。南寧電視臺編導徐海彬表示,南僑機工為抗戰(zhàn)做了很大的貢獻,此次紀錄片約十五分鐘,信息量大,攝制組也將一直堅持創(chuàng)作初衷,更全面地展示南僑機工的愛國情懷。

記錄品《赤子足跡》攝制組赴廈門拍攝采訪留影。 (紀錄片攝制組供圖)
接下來,《赤子足跡》劇組還將采訪陳嘉庚紀念館館長陳呈以及參觀集美學村、陳嘉庚故居、歸來堂、龍舟池畔、陳嘉庚先生陵墓等地。(記者 林歆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