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6月15日訊 據(jù)海西晨報報道 日前,由來自兩岸一流的紀錄片團隊歷時三年傾情打造的《共生緣———峇峇娘惹情》,在鳳凰衛(wèi)視中文臺向全球首播,引起了海外華僑、華人的極大反響。
據(jù)悉,該片系全球首部反映峇峇娘惹族群發(fā)展軌跡和歷史人文的紀錄片,共6集,總長120分鐘,由廈門理工學院影視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黃婉彬策劃并擔任制片。
昨天,黃婉彬接受晨報記者專訪,講述了《共生緣峇峇娘惹情》創(chuàng)作背后的故事。
歷時三年傾情打造
提及這部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起源,黃婉彬說,2016年10月,她曾作為大陸唯一受邀的高校教師,參加了在馬六甲舉辦的首屆“峇峇娘惹文化研營”暨“2016馬六甲世界閩南文化節(jié)”,發(fā)現(xiàn)了這個族群的特別魅力。
實際上,關(guān)于峇峇、娘惹,很多熟悉馬來西亞文化的讀者并不陌生。遠在600多年前,鄭和七下西洋,五次??狂R六甲,團隊中90%來自閩南,他們與當?shù)赝磷鍕D女通婚的后代,男性稱為“峇峇”,女性稱為“娘惹”。二戰(zhàn)前期,峇峇娘惹一度成為連接歐洲殖民者與華人的關(guān)鍵少數(shù),權(quán)傾一時,富甲一方,并逐漸形成獨特的文化特征:既保留中華傳統(tǒng)文化,又深受馬來西亞及其他非華裔族群影響。他們創(chuàng)辦華人教會、華人社團、華人報紙,創(chuàng)下諸多東南亞華人史上第一的紀錄。
為了更好地梳理這群東南亞華人的移民史,記錄峇峇娘惹的共生共融文化,黃婉彬組建起了一支龐大的專家團隊。
2017年10月和2018年2月、5月,攝制組分三次奔赴馬來西亞馬六甲、檳城以及新加坡,展開深入調(diào)研考察,形成腳本。2018年6月,該片在馬來西亞檳城開機。同年8月,主要場景順利殺青,11月底全片拍攝完成,隨后轉(zhuǎn)入緊張的后期制作,直至目前順利播出。
受訪者平均年齡超過90歲
記者了解到,由于峇峇娘惹的歷史神秘而封閉,鮮少記錄在真實的影像中,因此,要拍攝這部紀錄片的難度可想而知。對此,黃婉彬告訴記者,拍攝期間,攝制組四處奔波,查閱了塵封已久的檔案,尋找任何可以還原歷史的真實資料。
“其間,我們采訪了40多位關(guān)鍵人物,其平均年齡已經(jīng)超過90歲,部分原先已經(jīng)約定好接受采訪的,還未等團隊見到就已離世,十分遺憾。”黃婉彬說。
搭建“國寶”級專家團隊
而為了突出本片的文獻和學術(shù)價值,攝制組還搭建了專家團隊,中、馬、新三國“國寶”級南洋史專家吳鳳斌、林源瑞、柯木林、包樂史、湯錦臺等,將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提供給攝制組。最終,該片的拍攝素材超過1200分鐘,可謂十分翔實。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珍貴的史料圖片及影像由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和新加坡國家檔案館無償提供,更是首度在國內(nèi)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