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禁狂想”真無線藍牙耳機用上了傳統(tǒng)卷軸樣式的外包裝。

單霽翔現(xiàn)場分享文創(chuàng)理念。(本組圖/本報記者林銘鴻實習生傅斯雅賴進輝攝)
臺海網5月24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昨日上午10時,廈門市博物館迎來最強主播陣容——國家文物局原局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搭檔廈門市博物館書記、副館長陳娟英,兩位大咖在“逛廈博·聊文創(chuàng)”直播中,向網友推介廈博“鎮(zhèn)館之寶”和廈博文創(chuàng)。單霽翔還在廈門市博物館為廈門文博IP應用大賽(2020)獲獎作品頒獎,暢談博物館文創(chuàng)。
直播
品鑒登上央視《國寶檔案》的文物
“云”逛廈博,三件登上央視《國寶檔案》的文物成為主播的推介對象。第一件是清德化窯素三彩達摩坐像。這尊18厘米高的達摩坐像不同于平常以透白取勝的德化瓷,而是身披黃色袈裟,著靛藍色寬松長褲,裝飾有黑色折枝花卉。素三彩在德化瓷上的純熟運用,吸引了“單主播”的目光,他直言還未在故宮博物院看過此類藏品。另一件受單霽翔推介的藏品,是清乾隆白玉御題薄意山水帶蓋貫耳扁瓶。它由和田玉雕刻而成,腹部兩面均有淺浮雕人物山水圖案,內容是西湖十景的“曲苑風荷”和“柳浪聞鶯”,并配有乾隆御題詩詞。聽聞這件作品是林爾嘉家族捐贈的,單霽翔說,廈門是一座有文化氣息的城市,有很多捐贈文物,這些文物能在博物館得到保存?zhèn)鞒?,發(fā)揮最大的價值,是它們最好的歸宿。單霽翔還在明代尤求的《飲中八仙圖卷》前駐足,揭秘“在故宮博物院,明代以前的書畫作品一次展出時間一般不超過2個月,特別珍貴的不能超過1個月,一旦展出,回去就要‘睡’3年”。單霽翔還參觀了廈門特色漆線雕、廈博文創(chuàng)產品等。
頒獎
精品迭出創(chuàng)意蠟燭奪魁
單霽翔還應邀為廈門文博IP應用大賽(2020)頒獎。此次大賽由廈門市文旅局主辦,廈門市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協(xié)會和廈門市博物館共同承辦,共收到來自閩西南及福州、南平、臺灣等地區(qū)多家博物館、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設計制造單位及個人參賽者提交的作品近900件。綜合網友投票及專家評選,廈門元琮文化創(chuàng)意有限公司報送的“樂升雲表創(chuàng)意蠟燭”最終奪魁。這款手造蠟燭的文博元素來自莫高窟壁畫,模仿壁畫結構制成蠟燭整體,并將三兔藻井壁畫衍生出“三兔飛天蓮花”“飛天伎樂”“飛天和尚”等紋飾,隱藏在上部的白色粉層中。人們點燃蠟燭時,隨著上層蠟燭的熔化,隱藏其中的敦煌紋飾逐漸顯現(xiàn),在燭光的照耀中晃動,白色粉層燃燒過后,紋飾也隨即消失,以此寓意守護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
二等獎由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報送的“紫禁狂想”真無線藍牙耳機和廈門萬仟堂藝術品有限公司報送的“壽桃·隨手禮”奪得。其中,“紫禁狂想”真無線藍牙耳機實現(xiàn)了文博與科技的結合,產品根據故宮博物院藏龍袍文物的紋飾圖樣,提取“十二章紋”元素,分布在書畫卷軸狀的充電艙上。“十二章紋”即“日”“月”“星”“山”等12種物質的圖案,曾被印在帝王服飾上“象其德也”。
觀點
廈門文創(chuàng)開發(fā)可突出地域特色
此次參加廈門文博IP應用大賽(2020)頒獎典禮,單霽翔說,廈門是一座開放的城市,匯集了全國各地的人才,國際交流密切,尤其是鼓浪嶼,更是很早就有東西方文化交流,廈門的文化創(chuàng)意應該很有開放性。他建議廈門可以多從地域特色出發(fā),依托廈門歷史、廈門文化遺產、廈門文化特色,進行和現(xiàn)代生活相結合的文創(chuàng)開發(fā)。
單霽翔還分享了故宮博物院在文創(chuàng)產品開發(fā)領域的經驗。“我們通常會提前半年甚至一年把準備展覽的主題、展出作品的元素提供給設計者,這樣展覽開啟后,同主題的文創(chuàng)產品也能同步推出。”單霽翔說,現(xiàn)在故宮博物院有1.1萬多件文創(chuàng)產品,文創(chuàng)理念也從數(shù)量增長轉變?yōu)橐再|取勝。他說,只有當文物被享受、被觀賞、被熱愛,才能得到精心的呵護,才能成為促進社會發(fā)展的積極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