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象3】
突然“生活無法自理” 事事依賴父母
有些家長發(fā)現(xiàn),這個假期孩子突然變得“生活無法自理”了,大小事都要依賴父母。
家長陳先生說,有一天,他女兒上網(wǎng)課鬧鐘響了沒聽見,睡過頭了,還埋怨他:“為什么沒叫醒我?”“這不是你自己應該做的事嗎?怎么還要爸爸媽媽當你的‘小秘書’呢?”陳先生說了幾句,沒想到女兒脾氣上來了,把自己關(guān)在屋里,也不出來吃飯。
【支招】
家長先反思,引導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故宮小學校長何雅琳認為,孩子出現(xiàn)拖拉、依賴、自律不足等狀況,與家長平時的教育有關(guān),家長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家長會遇到各種新情況,怎么去解決,這是需要學習的。家長改變了,孩子也會跟著改變。
何雅琳說,學校一直提倡開家庭會議。全家人坐到一起,把近期遇到的沖突、問題擺出來,大家敞開聊,用理性、平等的方式對話,才能聽見孩子真實的心聲,明白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
“孩子是需要教的。”何雅琳說,孩子遇到問題,讓他自己解決,若解決不了,這時,家長可以問:“你需要我的幫助嗎?我應該怎么幫你?”而不是冷眼旁觀:“你怎么連這個事情都做不好!”
何雅琳說,家長要做的,是教給孩子方法、策略,跟孩子一起商討,通過思維引導,給孩子指出一條解決問題的路徑。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做,通過訓練,讓孩子養(yǎng)成習慣,學會自我管理、自主學習。(記者 郭文娟)
【鏈接】
十大舉措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質(zhì)量
針對這幾個案例,市教科院教科室主任、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負責人高思剛認為,親密的親子關(guān)系是預防和化解家庭矛盾的關(guān)鍵,關(guān)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家長給孩子的最好禮物。建議廣大中小學生和家長在親子溝通過程中,多一些換位思考,多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多一些溝通協(xié)商,減少可能產(chǎn)生的誤會;多一些體諒關(guān)愛,盡量減少矛盾沖突。
據(jù)了解,我市已經(jīng)啟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質(zhì)量提升行動,提出十項工作舉措。其中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今年將推動開通24小時學生心理援助公益熱線,并組建市級學生心理輔導和危機干預專家隊伍,分級分類開展心理輔導和心理危機干預。
疫情期間,市教育局已及時啟動教育系統(tǒng)心理援助熱線和網(wǎng)絡(luò)心理輔導,為廣大師生、家長等提供專業(yè)的心理援助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