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老師攜全家獻唱 錄一首歌花了11小時
吳明玲是康樂小學的一名音樂老師,最近攜家人參與錄制了兩首歌:一首是市教科院音樂教研員高燕真名師工作室的《陽光總在風雨后》,另一首是湖里區(qū)王婉玲名師工作室的《你笑起來真好看》。
吳明玲教了20年音樂,第一次和丈夫、女兒、兒子一起錄歌。一開始錄制《陽光總在風雨后》時,她和上六年級的女兒劉藝璇一起唱,丈夫幫忙錄。后來,丈夫也加入進來,一家三口又重新開始練習、磨合,最后上中班的兒子也客串了一把。錄制一首歌,前后花了11個小時。
她說,錄制時,他們把門窗關得緊緊的,生怕有一點噪音。雖然錄制過程很辛苦,需要一遍遍練習、磨合,但兩個孩子都很配合。“與音樂隨行,讓生活充滿力量,充滿溫暖。我們希望用歌聲傳遞力量,向逆行者致敬,并送上最誠摯的祝福。”吳明玲說。
美術老師畫抗疫線描 致敬“最美逆行者”
東渡小學美術老師郭美燕畫了兩幅線描,命名為《國有戰(zhàn) 召必回 戰(zhàn)必勝》。其中一幅“向最美逆行者致敬”,畫的是要上前線的白衣天使,同事幫她剪掉長發(fā)。另一幅是“致敬默默無聞的社區(qū)工作者”,畫的是社區(qū)工作人員日常消毒、為居民量體溫、站崗的畫面。郭美燕說,第二幅畫里的人物原型是同校的老師,他們?nèi)ド鐓^(qū)當志愿者。“人人都在為抗疫出一分力。”郭老師說。
東渡小學教師韓芳芳也編了一首順口溜《防控病毒 從我做起》。她讓在廈門實小就讀的兒子跟班上的另外4名同學一起“云合作”,每人在家錄一小段順口溜快板,最后再剪輯成一個短視頻。
手繪漫畫圖解新冠肺炎
高三保送生做生物筆記
廈外高三保送生邵聿峰用手繪漫畫的形式,做了25頁的生物筆記,圖解新冠肺炎。
邵聿峰說,前不久,他從北京參加完保送生考試回到廈門,看到一些公眾號發(fā)了關于新冠肺炎的圖解,就從中摘錄了一些內(nèi)容,再用手繪漫畫的形式表達出來。
筆記分為三個章節(jié),前兩章側(cè)重于普及一些跟新型冠狀病毒有關的常識,最后一章跟高中生物學科知識結(jié)合得比較緊密。筆記中還穿插著一些詼諧幽默的小提醒,比如,“雙黃蓮蓉月餅只是一般的食物,貨架上的武漢熱干面也可以吃,面對網(wǎng)上的信息一定要謹慎……”
“這些筆記內(nèi)容不是我原創(chuàng)的,我只是充實了我的生物筆記而已。”邵聿峰說,他在文末也有注明引用材料的出處。
看到邵聿峰的生物筆記后,廈外劉老師不吝贊美之辭:“形式新穎,知識豐富,有才!”
媽媽在醫(yī)院抗疫一線
孩子寫作文表達思念
湖濱小學四年(1)班語文教師林峰最近在朋友圈曬了一篇學生寫的作文《媽媽去杏林》。這是他班上學生陳思淼寫的。
在作文里,陳思淼寫道,媽媽接到醫(yī)院通知,被調(diào)去抗疫第一線醫(yī)院支援。這段時間,她就只能偶爾跟媽媽打電話或視頻通話。她用了三頁多的作業(yè)紙,寫滿了對媽媽的擔心與思念。
“媽媽在抗擊疫情一線無法回家,孩子聽話懂事??赐曜屓擞指袆佑中奶邸?rdquo;林峰說,這些天,他也時不時打電話關心一下孩子,跟她聊聊天,關注她的心理變化。
組織學生寫詩歌散文
在家錄制成音頻視頻
最近,大同小學朗誦隊開展了“為疫情發(fā)聲,為中國加油”的朗誦活動。負責人殷海雯老師介紹,活動要求學生自己寫散文、詩歌,定稿后在家錄制朗誦視頻。因為學生家中錄制條件有限,最后總共收到了18篇原創(chuàng)詩歌和散文,錄制了19個音頻和4個視頻。
殷海雯說,生活是最好的教科書,這次疫情防控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我們想借此讓孩子們知道,一張安靜的書桌來之不易。”
(記者 郭文娟 林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