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里區(qū)
行動:校園巡視“管”到空中
效果:消除馬蜂窩、瓦片墜落等隱患
湖里區(qū)教育系統(tǒng)的安全隱患排查和治理,不僅緊盯地面,還“管”到空中。湖里第二實驗小學的老師在校園巡視中,發(fā)現(xiàn)學校教學樓B棟五層樓頂琉璃瓦有凸出來一塊,疑似瓦片松動,有隨時掉落砸到學生的危險。他們立刻安排人手在一樓架空層出入口(學生上學和放學必經(jīng)之路)拉起警戒線,防止學生從此處路過發(fā)生意外,與此同時,聯(lián)系江頭消防中隊到學校解決此處隱患。
在湖里華昌小學,老師們把眼光投向到空中,在北教學樓四樓多媒體教室的窗戶外面發(fā)現(xiàn)了一個馬蜂窩,學校安保老師穿戴好防護裝備,拆除馬蜂窩。在金尚小學,今年1月到10月,學校安保部門總共發(fā)現(xiàn)了4個馬蜂窩(操場榕樹2個,校園圍墻1個,樓頂1個),老師馬上聯(lián)系消防隊,利用夜間把馬蜂窩逐一消滅。
廈門五中
行動:升降柱石墩拒馬齊上陣
效果:大車流量校門口秩序井然
廈門五中位于熙熙攘攘的蓮前大道旁,是廈門中學里唯一一所面朝市區(qū)主干道的學校。
除了把保衛(wèi)“兵力”投放到學校安全之外,這所學校也發(fā)動學生去尋找安全隱患。校方說,雖然絕大部分的隱患是在學校掌握之中,但是,學生尋找安全隱患的過程,也是自我安全教育過程。
五中一名叫王圣瀅的學生因此提交一份大數(shù)據(jù)安全報告:以2019年6月為例,學校門口日均車流量達到2300車次。
她通過觀察,分析校門口幾大問題。車輛雜多,校門擁堵:上午上學或下午放學,來接學生的車輛源源不斷,雖然學校遵循即停即走的原則,但是,總是有車輛長時間等待,對后面的車輛造成不便;人車混雜:放學時,一班又一班的路隊井然有序地從班級內出發(fā),但是每當?shù)搅诵iT口,學生們就按捺不住回家的喜悅心情,經(jīng)常亂成一鍋粥。安全分析報告說,如果發(fā)生踩踏事故,或者遇上一輛失控的汽車,后果將不堪設想。
其實,學校早把校門口整改列入計劃?,F(xiàn)在,五中校門口可謂是“銅墻鐵壁”,校門中裝備有升降柱、石墩、拒馬等立體安全設施,它們的作用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各自擁有不同且互補的功能:升降柱是傳統(tǒng)防汽車沖撞的設施,學校增設的石墩卻能夠更好地阻止電動自行車、電摩等能加速沖撞的非機動車,增設拒馬,則是因為它們能將社會車輛與接送學生上下學的家長車輛分隔開來,實現(xiàn)引流,既保證了學生上下學不與社會車輛交叉,又實現(xiàn)了公交專用道的暢通。
現(xiàn)在,五中校門口在上下學高峰期時段(9月到10月日均車流量達到2700多輛)交通井然有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