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劍”十小時
既要眼前茍且,又要詩和遠方
上周六,湖里區(qū)所有公辦小學的31位校長(包括專職書記,下同)和所有公辦中學的8位校長,聚集在湖里區(qū)政府會議室,參加湖里區(qū)中小學校長論壇暨校長職級評定專項評審工作會議。
毫不夸張地說,這個會從早上開到了晚上——上午8時開始,開到下午1時,下午2時30分又繼續(xù)作戰(zhàn),到下午6時30分才結束。這是因為每位校長都要上臺講述自己的辦學主張和辦學成效。
顧名思義,這個會議是“兩會合一”,一個是湖里區(qū)教育局每年舉辦的中小學校長論壇,一個是校長職級評定評審會。有人形容說,這是一個“既要眼前茍且,又要詩和遠方”的會議。
某種意義上,校長職級評定評審會解決的是“眼前茍且”——廈門將推行校長職級制,今后,中小學校長將分出“三六九等”,走專業(yè)化的管理崗位職級,不同職級享受不同津貼。因此,上周六的評審會,湖里區(qū)所有公辦中小學的校長都要上臺發(fā)言,展示自己的辦學主張和業(yè)績,評委據(jù)此打分,分數(shù)以一定比例計入今后校長申請職級的分數(shù)中。當然,并不是說校長能說會道,級別就高了,最終的評審主要看學校過程管理的時效性和辦學績效綜合考評。
不過,湖里區(qū)教育局認為,校長職級制的意義不只在于“眼前的茍且”,它的最大魅力在于解決校長的“天花板”問題,讓他們有繼續(xù)前進的目標——過去,如果一位老師28歲就任校長,他到了50歲,很大幾率仍然是校長。實行校長職級制,校長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共四個等級,校長就有了上升空間。換句話說,校長職級制最終也是服務于學校的教育品質。
而校長論壇上,校長們還要看到“詩和遠方”,要闡述學校辦學特色和理念,以及自己的教育思考。
背后的“宮心計”
讓校長成為教育實踐家,而不是社會活動家
校長們輪番上陣后,分管教育的湖里區(qū)委副書記鐘偉東感慨地說,這真是“華山論劍”。
“華山論劍”背后,是湖里區(qū)的良苦用心。鐘偉東說,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ōu)質教育需求與教育發(fā)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日漸凸顯,這就迫切需要我們拿出更美好、更高品質的教育。
湖里區(qū)教育局局長吳雪慧說,老百姓經常說,一位好校長成就一所好學校,雖然有點絕對,但不無道理。
從2016年起,湖里區(qū)教育局每年都要舉行校長論壇,校長要輪流上臺做報告,介紹學校的辦學情況。
功夫其實在論壇外。年過五旬的江頭三小校長劉聰?shù)抡f:“最初,我們是被‘逼上梁山’,不過,漸漸地,我們從被動到主動、從自發(fā)走向自覺,在研究狀態(tài)下工作,在實踐中思考,不斷形成自己的辦學理念,講臺上的PPT只是一種承載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