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1月1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曾宇姍 通訊員 羅穎)3年巡演,45個城市、50家劇場、300余場演出,陜西人藝老中青三代演員,凝神聚氣,成就中國話劇扛鼎之作。11月1日-2日,陜西人藝版《白鹿原》將在廈門閩南大戲院上演。開演前,參演話劇的國家級演員蔣瑞征、張茜,在十點書店(萬象城店)出席藝術分享會。
從小說走向話劇
巧奪風水地,惡施美人計,孝子為匪,親翁殺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陳忠實的小說《白鹿原》,以陜西關中地區(qū)白鹿原上的白鹿村為縮影,講述白家與鹿家兩大家族幾代人,橫跨半個多世紀的恩怨紛爭。
小說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達80余個,關系錯綜復雜,被稱為“最難改編的小說”。但陜西人民藝術劇院的二度創(chuàng)作,成功將50余萬字的鴻篇巨制濃縮為4萬字劇本,3小時演出。自2015年底首演以來,話劇《白鹿原》包攬國際上的多項大獎。
話劇中飾演男主角白嘉軒的演員蔣瑞征與飾演田小娥的演員張茜,數(shù)次與觀眾回憶起原著作者陳忠實以及主創(chuàng)人員的“原上情懷”。
“這是陳忠實先生和他的家人集體認可的版本,他把《白鹿原》交給我們,我們必須把它演活了。”蔣瑞征說,“這部戲沒有明星,只有最真實的演員。從方言發(fā)音到戲劇節(jié)奏,我們用時間卡質(zhì)量,每一場都不懈怠,不斷反思、磨練,力求保持原汁原味的‘原上風貌’。”
主演打卡廈門景點
從大都市到四線城市,三年來巡演歷程超過10萬公里。這一次,不僅是話劇《白鹿原》首次在廈門上演,也是兩位演員第一次來到廈門。
蔣瑞征說,他對廈門這座城市神往已久。利用空閑的半天,蔣瑞征馬不停蹄地“打卡”廈門的景點。“街道不寬卻很整潔,氣候舒適,走馬觀花也特別興奮。”
而在張茜眼里,廈門很暖,廈門人很熱情。現(xiàn)場,她分享了三年巡演路背后難忘的故事。“每個星期到不同城市,劇組里的百人大團不停轉場,拖著行李風雨兼程,時常舍棄自己的小家。”
“傾情演出,尊重每一位觀眾,希望在劇場里能和廈門觀眾有情感上的交流。”蔣瑞征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