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中國詩詞大會”冠軍陳更:
鼓浪嶼的生活很詩意
陳更1992年出生,唯一一位連續(xù)四屆參加“中國詩詞大會”的選手,并在第四季斬獲冠軍——在鼓浪嶼詩歌節(jié)上,陳更是最年輕的,卻也是最受矚目的參加者之一。她一出場,便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見過不少大場面的陳更告訴記者,第一次參加詩歌節(jié),第一次來鼓浪嶼,她認為鼓浪嶼慢節(jié)奏的生活保持著一種詩性,與詩歌節(jié)再契合不過了。
談吐間,陳更隨口而出各種詩詞,顯示出驚人的詩詞儲備量。在她眼中,詩詞是一種美,詩詞不會無聊、呆板、重復,沒有任何界限,而美也是沒有界限的。作為北大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專業(yè)的在讀博士,她還將參加“中國詩詞大會”當作是一個假期,有種“滿血復活的感覺”。“詩詞是很個人的體驗,平時我們也不會有時間在一起這么深入地討論詩詞,而參加比賽時,我們只討論詩詞,交流會帶來很微妙的化學反應,非常新鮮。”陳更說。
陳更還透露她最喜歡的詩人是杜甫和張九齡。對于品讀和背誦詩詞的建議,陳更說,單純的記憶是無趣的,大家應關注文本背后的故事,讀詩詞是潛移默化的過程,讀一千首詩和讀一百首、一萬首的感觸、收獲都是不同的,大家要多思考。她也留下一句詩與大家共勉:“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聲音
詩人子梵梅:
廈門詩歌氛圍好
2008年,我第一次參加鼓浪嶼詩歌節(jié),至今已有11年。后來的每一屆鼓浪嶼詩歌節(jié)我都參加,我發(fā)現(xiàn)我們討論的內(nèi)容越來越豐富,主題有土地、自然、生活等,更加接近人本身。廈門是天生擁有詩情畫意的地方,美麗的環(huán)境和溫潤的氣候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詩人聚集到廈門來。廈門詩人經(jīng)常聚會,我們擁有自己的詩刊《陸》,差不多每年出一期,最近一期是廈門詩人特輯。
正因為廈門有著良好的詩歌氛圍,我才一直留在這里創(chuàng)作。2015年我搬到鼓浪嶼上居住,開咖啡館。申遺成功后,鼓浪嶼更有秩序,也更具活力,不少詩人也和我一樣,來到島上生活,這里是很好的詩歌創(chuàng)作地。我們時常舉辦沙龍,互相抱團交流。詩歌是鼓浪嶼的傳統(tǒng),我希望,隨著鼓浪嶼詩歌節(jié)的延續(xù),鼓浪嶼的詩人群體能更加壯大。
詩人、翻譯家姚風:
詩歌節(jié)水準不俗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鼓浪嶼詩歌節(jié),我為兩場活動而來,一場是主題沙龍《詩者和譯者:雙重角色的多元發(fā)聲》,另一場是柔剛詩歌獎的頒獎。主題沙龍中,參與討論的嘉賓都是雙重身份,既是詩人,也是中英、中瑞、中葡等雙語的翻譯者,我們就翻譯是不是一種再創(chuàng)作、詩人本身的氣質(zhì)會不會影響自己所翻譯的詩作等問題來展開交流。
而柔剛詩歌獎到今年是第27屆,對業(yè)內(nèi)人士來說,是個含金量很高的獎項,不僅因為它延續(xù)了這么多年,更因為它的獨立公正。評選過程中全部作品都是匿名,不論是名家大咖,還是無名小輩,評審都一視同仁,以作品的水平論高低。
這兩場活動也體現(xiàn)出了鼓浪嶼詩歌節(jié)內(nèi)容豐富,包羅萬象,而且水準不俗。我期待鼓浪嶼詩歌節(jié)今后能越辦越好,將詩歌與音樂更好地結(jié)合在一起,帶給大家更多耳目一新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