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下午,“敦煌之美——跨越時空的邂逅”論壇在會展中心舉行。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剛剛獲得“文物保護杰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的樊錦詩,向廈門觀眾講述了敦煌之美和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之路。
講座一開始,樊錦詩用一幅古地圖介紹了敦煌獨特的地理位置,并用一幅幅圖片,跟觀眾分享了莫高窟的主要建筑形制、壁畫和彩塑。隨著莫高窟名氣越來越大,游客也是逐年攀升,如何保護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呢?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樊錦詩:我不是說不讓看,但看壞了怎么辦?最后想了一個辦法,我用數(shù)字電影。
今年已經(jīng)81歲的樊錦詩,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敦煌的女兒”,1963年她從北大歷史系畢業(yè)后,就在大西北的戈壁深處扎了根,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敦煌莫高窟的保護和傳承做出重大貢獻。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樊錦詩:75年了,幾代人都在繼承前輩們創(chuàng)立的堅守大漠、勇于擔(dān)當、甘于奉獻,不是無私奉獻,是“自投羅網(wǎng)”甘于奉獻、開拓創(chuàng)新的“莫高精神” 我是老了,如果還有用,還會盡微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