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內容請掃碼閱讀
人物:柯潤楠
學校:東浦學校
學科:語文
教齡:8年
感言:做好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和學生“走心”,與學生的距離近了,班級事務的執(zhí)行度就高了。我把一腔真誠撲到了這份事業(yè)上,收獲的是學生們真摯的信任和豐厚的感情。
榮譽:
2016-2017學年獲得區(qū)級“優(yōu)秀少先隊中隊輔導員”榮譽稱號
2017-2018學年獲得區(qū)級“優(yōu)秀少先隊中隊輔導員”榮譽稱號
2018-2019學年獲得區(qū)級“優(yōu)秀少先隊中隊輔導員”榮譽稱號
所帶班級多次被評為區(qū)級“先進班級體”、區(qū)級“快樂中隊”
臺海網10月9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崔曉旭 曾宇姍/文常海軍/圖 葉允平/制圖)都說班主任是學校里的“爸媽”,柯老師卻形容自己是學生們的“后爸后媽”。每學年重新整合班級時,柯老師總是難逃重任,接管一些情況特殊的學生,他打趣地說,自己專治“疑難雜癥”。
他的學生中,有“不羈”的“過動兒”:學習不上心,行為習慣差,連父母都管教無術。柯老師不放棄,發(fā)現(xiàn)這個學生內心很渴望交朋友,便經常與他互動,用話語鼓勵他。“先樹立自信心,讓他知道自己能做到,能做好,再教他正確的與人溝通的方式。”一步步,柯老師幫助學生改掉了壞毛病。
柯老師還帶過一個患有自閉癥的學生。“他永遠處于沉默狀態(tài),無論給他的情緒是好是壞,全盤接受。”柯老師說,越是弱勢學生,越不能被忽視。晚間輔導后,柯老師將他留下,每天十幾分鐘交談,聊生活、學習、交友,持之以恒。“也許我拋出了十個問題,他只回答一個,但我能抓住這一個點,解決其他難題。”抱著這般真誠,柯老師善待每一個學生。
在東浦學校,大多數(shù)學生來自外地。思明區(qū)文化宮走進校園,對學生們展開了“藝術扶貧”,來自文化宮的老師們將舞龍舞獅、演講、歌唱等文化藝術帶到這里,開闊了學生們的視野??吕蠋熓艽藛l(fā),積極地響應政策,虛心向經驗豐富的文化宮老師學習,將藝術引進了自己的語文課堂。
教古詩時,他將詩詞套進旋律中,編成朗朗上口的“詩歌”,學生們邊唱邊記,熟爛于心;講課文時,他將文字與繪畫相結合,簡筆畫不夠生動,他自學漫畫,在黑板上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人物、動物形象,讓學生們一目了然,心領神會。
聽、唱、畫、演,柯老師的課堂生動有趣卻不花哨,內容充實而不單調。
他說,藝術扶貧扶起了他的課堂,他也將用真心扶起祖國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