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9月1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文 常海軍/圖)集美,是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的故鄉(xiāng)。100多年前,他傾資興學,創(chuàng)辦了集美學校,大家親切地尊稱他為“校主”。
如今,集美校友已遍布全球。86歲的任鏡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集美學校的學生,是五星紅旗下集美學校的第一個學生黨員。
聽說海峽導報社向廈門市民發(fā)出“把五星紅旗迎回家”的倡議,他第一時間就響應,并深情講述了他對陳嘉庚先生的回憶與崇敬。
親手制作國旗 迎接新中國成立
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
16歲的任鏡波正在福州上學,就讀于福建省立高級航空機械商船職業(yè)學校。他是學生自治會干事,參與了不少學生運動,是一名進步學生。
那一年,解放戰(zhàn)爭進入了最后階段,解放軍渡江以后,福建的學校都停課了。直到8月18日福州解放,福州的學校才恢復上課。任鏡波是第一批返回學校上課的學生。
即將迎來全國解放,學生們都歡欣鼓舞。他們在學校里學唱《解放區(qū)的天》《東方紅》等紅色歌曲,還排練了一支腰鼓隊。
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xié)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五星紅旗被定為國旗。
很快,福州軍管會通知各個學校,要學生們準備五星紅旗,準備迎接新中國的成立。“我們都是學生,也沒有錢買紅布。于是,我們想了個辦法,用一張大紅紙做底,再找來黃紙,剪成五角星,貼到紅紙上,就這樣做成了第一面五星紅旗。”任鏡波回憶說。
10月1日那天,學校組織了一支100多人的游行隊伍,從福州馬尾出發(fā),一路走到市區(qū),參加新中國成立的慶祝活動。任鏡波也在游行隊伍里,他說:“我們每個人都做了一面國旗,用竹竿舉起來,凌晨4點多就出發(fā),雄赳赳氣昂昂地向著市區(qū)進發(fā),心里特別地激動!”
那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天,參加升旗儀式,看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大家齊聲唱著“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任鏡波的內(nèi)心熱血沸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