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朋友逛園博苑免費領取中秋燈籠。 陳立新 攝
臺海網(wǎng)9月13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皓月當空照,今天晚上天公作美,能見度很好,市民可以欣賞到明月高懸。雖然今年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不過,最佳的賞月時間卻是今天晚上。
根據(jù)天文專家分析,今年的中秋月最圓時刻出現(xiàn)在14日12時33分,也就是農歷十六的中午,最圓月在白天。對廈門地區(qū)來說,明天月出時間是下午6點多,因此,人們明天白天是無法看到圓月的。
天文專家分析,由于月亮繞地球的軌道是橢圓的,因此每繞一周都各有一次遠地點和近地點。本月月亮過遠地點的時間為13日21時32分,此時月地之間的距離約40.6萬公里,是全年當中月球距離地球最遠的一刻,此時月亮的視直徑最小,為今年最小的滿月。因此,今年的中秋月比其他年份的中秋月看上去會更“玲瓏”一些。
【實物見證】
月餅模印出五谷豐登 玉壺春瓶裝桂花蜜酒
老物件反映老廈門中秋文化
月餅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吳偉棟收藏多件清末民初制作月餅的工具,還有吃月餅時品酒的酒瓶,這些老物件反映了老廈門的中秋文化。吳偉棟說,這些和中秋相關的老物件,都是他在廈門本地收來的。
月餅模

月餅制作工具
蘇東坡所作的《月餅》中有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因此,月餅模具的歷史似乎也應至少追溯到宋代。吳偉棟收藏的主要為清末民初的月餅模,他說,流傳至今的月餅模子,明清時期的較多,這可能與其材質的耐久性有一定關系。民間的月餅模子多為木質,且多為杜梨木所制。
月餅模的造型和圖案題材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俗民風和地域的影響。南方地區(qū)月餅以體積小巧、造型多樣為特色。月餅模子造型、圖案的變化,一方面體現(xiàn)的是模具造型的多變,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區(qū)別月餅的不同餡料。而且,每一種圖案,都具有吉祥寓意,多以“嫦娥奔月”“十二生肖”“吉祥花草”等寓意吉祥的紋飾為主,并且配有“福”“祿”“壽”“禧”“五谷豐登”“合家團圓”“豐收”“中秋”等表達祈福納祥的文字。
搟面杖

搟面杖
搟面杖是中國很古老的一種用來壓制面食的工具,一直流傳至今。多為木制,用其捻壓面團,直至壓薄。吳偉棟收藏的各式各樣的搟面杖都是清末民初的物件,是民間制作面條、餃子皮、餛飩皮、面餅、月餅的工具。吳偉棟還收藏有一整套的月餅制作工具,包括月餅模、搟面杖和木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