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做一名讓人尊重的好老師!”
愛心檔案
姓名:游坤 畢業(yè)學校:廈門六中 高考分數(shù):592分(理科)
報考學校:華中師范大學 提前批學雜費:5000元
臺海網7月25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孫春燕/文 常海軍/圖)“爸爸開公交車,每天早出晚歸;媽媽雖然胃不好,但一直堅持做家政。他們收入都不算高,但很努力地生活,很用心地生活。”
這是游坤對自己家庭的描述,這個陽光、樂觀的孩子,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填報完志愿的第二天,游坤找到了一份工作,在海灣公園游樂場打零工,每天8小時,偶爾還會加班,雖然有蚊蟲,還要耐高溫,但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做事,他感到很欣慰。
他說,最羨慕那些搞科研為社會做貢獻的人,他的志愿是當一名教師,用自己的能量感染身邊人,“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1 勤工儉學
填完志愿就去打工
上午9點半,海灣公園的兒童游樂場里,游坤的身影已經在忙碌。他拿起一根裝了網的竹竿,將水池中的落葉盡數(shù)撈起,有客人來,他幫忙安頓好船只,并待游客坐上船后將船推離岸邊。
這是游坤的暑期工作,海灣公園游樂場的一名臨時工。“填完志愿我就來上班了,初中同學幫我找的。”游坤說,宿舍很多同學都去畢業(yè)旅游了,但他想在開學前,把生活用品的費用解決掉。
游樂場的工作,主要是管理一些游樂機器,清理游樂設施和場地,每天早班9點到下午5點半,晚班下午3點到晚上10點,每個班70元錢,偶爾加班一小時10元錢。下班早的話,他會回同安自己家,遲了就去爸爸公司宿舍住一晚。
“有時候忙一天還是挺累的,海灣公園這邊蚊子特別多,剛開始被咬得有點受不了,不過現(xiàn)在已經習慣了。”摸摸自己的頭,眼中充滿笑意的游坤說,雖然天氣熱、蚊子多,但能靠自己的努力賺錢,心里還是很高興的。
游坤的姐姐在廈門島內一家公司上班,有時候姐姐有空,姐弟兩個約著吃個飯,或是喝個奶茶,打工的辛苦會一掃而光。
2 經濟有限
爸媽辛苦養(yǎng)育姐弟倆
爸爸的公司,就在離海灣公園不遠的第一碼頭——游坤的爸爸是一名公交司機,七八年如一日地奔波在954路公交線路上。
954路,從第一碼頭到后溪公交車站,早班從早上5點多到下午2點,晚班下午2點到晚上10點,5000多元一個月的薪水,是他們家的主要收入來源。“因為開車太久了,爸爸的腰椎和頸椎都不好,常常叫腰痛,但他從來沒有曠工不上班,疼得厲害輪休兩天繼續(xù)上班。”雖然父母很少跟游坤說家里的事,但懂事的他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爸爸的辛苦成了他努力學習的動力。
游坤的媽媽不善言談,他上初中時,他們全家租住在東渡50多平米的房子里,媽媽就在周邊給人做鐘點工,解決每月2000多元房租的同時,順便給他做飯。“媽媽有胃病,經常胃痛胃脹,痛了就吃點藥,繼續(xù)堅持。”
兩個人掙錢,兩個人上學。游坤的姐姐比他大五歲,之前大專的學費是一年一萬元,畢業(yè)后長期住在公司宿舍。他能感覺到父母的經濟壓力,待他上高三住校后,全家搬到了同安銀華新村。“去年,我們家在同安買了房子,50平米,70多萬元,我聽媽媽說貸了很多款,但具體是多少我也不知道。”游坤說,媽媽繼續(xù)做起了家政,還一部分貸款,也為他的大學費用做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