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7月25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崔曉旭/文 沈威/圖 見習記者 曾宇姍)漫步廈門環(huán)島路,也許不經(jīng)意間的一個回眸,你就會看到一個劇組、三兩明星正在拍攝外景。
廈門是個天然“攝影棚”,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每年來到廈門拍攝的影視劇組達一百多個,2015年至今,來廈及周邊拍攝的影視劇組330多個。
其實,風光綺麗的廈門,不受氣候條件限制,早在91年前,就有電影攝制來廈取景拍攝。上世紀80年代更是達到一個小高潮,從此這個“攝影棚”熱鬧起來了。

民俗專家郭坤聰是個老電影迷,在他家,有厚厚幾大本幾十年來收集的電影海報,單單解放前的電影說明書、宣傳單就有上千張。“退休前,我是廈門廣播電臺的記者,因為職業(yè)上的便利,加上對電影的熱愛,當年在廈門拍攝的電影,我都跟蹤采訪拍攝。”郭老說。
廈門氣候宜人,是南方天然“攝影棚”。
最早來廈門拍攝外景的是《西游記》,那是91年前的事了。
1928年1月24日,上海復旦影片公司的經(jīng)理俞伯巖、導演任彭年,偕同演員彭詠霓、林月閑等十多人,帶著上海中華歌舞學校的一群學生,來廈門選取拍攝《西游記》外景鏡頭。接著拍攝《火燒紅蓮寺》。
“從那時開始,除了十年動亂停過一段時間外,廈門這個‘攝影棚’,幾乎每年都有制片廠到這里拍攝外景、實景。”郭老介紹,單單從1980年5月到1981年5月,就有12部影片在這里選拍鏡頭。如上影的《閃光的箭》、西影的《親緣》、瀟影的《幽靈》、新影的《在祖國懷抱里》、福影的《小城春秋》、上影的《檢察官》、北影的《海囚》、農(nóng)影的《福建烏龍茶》、西影的《苦果》、峨影的《姑娘的心愿》、北影的《歸宿》等。
“廈門為電影制片廠提供了很好的拍攝條件,為影片中的實景拍攝增加真實性,并且耗費少、速度快。廈門常年氣候溫和,山水絢麗,文化古跡別具一格,是個天然的電影‘攝影棚’。”郭老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