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飛28天
航程1.5萬公里
途中歷經(jīng)3次險情

《京報圖畫周刊》刊登的陳文麟影照。
1929年,陳文麟攜丹麥飛行員約翰遜,駕駛命名為“廈門號”的飛機從英國倫敦出發(fā),途中歷經(jīng)3次險情,6次損壞,外加陳文麟在緬甸當時的首都仰光發(fā)瘧疾,以及在世界各大城市停留游覽,實際飛了28天才回到國內(nèi)。
1929年5月12日上午,飛機先抵達廣州,然后在下午2時45分飛抵廈門五通,后因歡迎大會場所設(shè)在曾厝垵,飛機在3時15分飛抵曾厝垵機場,受到廈門各界的熱烈歡迎。全國各地媒體爭先報道,陳文麟成為轟動一時的名人。
1998年9月由大象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近代航空史》“民間航空活動”一章中記載:在德國學(xué)習(xí)飛行的陳文麟于1929年3月13日駕機從英國出發(fā),經(jīng)過德國、比利時、法國、希臘、伊朗、印度、泰國、越南等國,5月12日飛到廈門,航程約15000公里。他是成功完成國際長途飛行的第一個中國人。
盡管陳文麟已是歷史公眾人物,但他的影照卻寥寥無幾,最常見的只有一張身穿航空兵制服的標準照。因此,這次李世偉意外發(fā)現(xiàn)的《京報圖畫周刊》,在重要位置刊發(fā)陳文麟駕機回國的消息和全身影照,實屬罕見。
【訪談】
跨洲飛行十分了不起“廈門號”改造為“江鵲號”

關(guān)于陳文麟駕機回國的報道。
廈門社科院鼓浪嶼國際研究中心學(xué)者詹朝霞說,廈門的航空發(fā)展起步較早,機場建得也較早,可以說是走在了中國航空事業(yè)的前列。而陳文麟是廈門航空事業(yè)的直接推進者。
詹朝霞說:“今天,從英國倫敦直飛中國,只需要十幾個小時。1929年,廈門人陳文麟駕駛‘廈門號’從英國倫敦飛到中國廈門,用了60天的時間,實際飛行28天。也許我們會覺得陳飛麟不是飛得太快而是太慢了。可是如果時間倒流90年,我們就知道,陳文麟這次跨洲飛行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
詹朝霞說,20世紀20年代末,大多數(shù)中國人還不知道飛機為何物。陳文麟駕駛“廈門號”飛越太平洋,飛行3萬里,穿越歐亞十多個國家,對中國飛行界來說具有重大的意義。
據(jù)她介紹,此后兩三年間,陳文麟經(jīng)常駕駛“廈門號”參加廈門全市性的大規(guī)?;顒樱鐕浾褂[會開幕,廈門——香港游泳大賽揭幕等,陳文麟都應(yīng)邀駕駛“廈門號”在上空盤旋翱翔,以示祝賀,并散發(fā)宣傳品、紀念品。
相關(guān)資料記載,1933年春,“廈門號”經(jīng)改造易名“江鵲號”,“江鵲號”沿用了原“廈門號”的馬達,機身構(gòu)造與“廈門號”略有不同。機身與機上的機械和設(shè)備,全部在廈門加工制造,經(jīng)歷3個多月完成。改造完成后的飛機時速約45公里,可連續(xù)航行6小時。7月19日,陳文麟駕駛新機在空中表演各種飛行動作約40分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