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姜淼(右)手指間的古箏也充滿激情。

■讓中國箏走向世界

■廈門音樂氛圍濃,古箏學員不少,姜淼寄語:“希望古箏能像鋼琴一樣在廈門普及。”
臺海網(wǎng)3月20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16日,廈門市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協(xié)會主辦的“木與石的傳說”箏石音樂分享會,邀請到了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東方樂團常務副團長姜淼領奏。她從北京趕來廈門,30架古箏與惠和石文化園的石頭編磬同臺演奏,相映成趣,讓精美的石頭唱出鏗鏘的歌。
“廈門文化氣息很濃,音樂欣賞水平很高,學音樂的特別多。”姜淼說,希望古箏和鋼琴一樣,能在廈門得到普及?;顒蝇F(xiàn)場,她還與廈門的琴箏藝術家、學者、古箏愛好者互動,分享音樂心得。
風風火火
在廈門每天工作10小時 看到學員的眼神再累也值
身材高挑、長發(fā)飄飄的姜淼,戴著一副眼鏡,一身書卷氣。但是做起事來,卻是風風火火。在廈門的6天里,她不僅開辦了針對專業(yè)古箏新箏教師的大師班,還有面向業(yè)余學員的課程。在集美大學,她給音樂專業(yè)師生開講座,也和普通音樂愛好者分享音樂。
“雖然每天工作10個小時左右,但是看到學員們渴望知識的眼神,再累也值得!”她說。
出訪過50多個國家的姜淼,除了擔任中國東方樂團常務副團長,還是“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國家人社部干部教育培訓師資庫專家。她說,中國東方樂團的目標是“讓全球響起箏聲,讓中國箏成為世界樂器”。
姜淼師從箏樂大師、國家一級作曲王天一教授,古箏新箏演奏都是行家里手。她說,很多人可能分不清新箏與古箏的區(qū)別,新箏繼承了古箏的精華,發(fā)展并創(chuàng)新了箏樂,讓箏樂能夠融入世界音樂。
古箏外交
被一曲新箏感動落淚 匈牙利鋼琴教授請求交流
自2003年開始,姜淼受國家文化部和國家有關部門派遣及國外文化部門的邀請,訪問了美國、加拿大、奧地利、德國、法國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為20多位中外國家領導人進行專場表演。
2004年、2005年,她受國家文化部派遣出訪愛爾蘭時,曾12天參加26場演出。“我們是‘古箏外交’。”她笑言,她和她的團隊被當時的愛爾蘭總統(tǒng)麥卡利斯和總理埃亨贊為“世界一流的演奏家”。
在匈牙利李斯特音樂學院,她與搭檔演奏大型新箏與鋼琴協(xié)奏曲《烏江悲歌》,一名鋼琴教授聽得落淚,他特地找到翻譯,詢問王天一和姜淼:“雖然我不了解箏,但它的聲音非常美,打動了我。今后有沒有可能讓兩國音樂家多交流?”
隨著新箏曲目的擴展、發(fā)展,像《致愛麗絲》這樣的鋼琴曲也被編配為箏曲,讓更多外國人聽到熟悉的旋律在中國樂器上響起。
姜淼曾隨同中國國家領導人出訪多個國家,在古巴國家大劇院進行過四場公演,受到過中國駐芬蘭大使館的表彰。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行的王天一原創(chuàng)作品音樂會上,姜淼擔任樂團首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