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12月1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朱黃 文/圖)近日,71歲的廈門作家常懷龍,著寫《中國夢禮贊》,被書寫在福建閩江學院汪天亮教授的大型漆藝屏風后,獻給了國家博物館。
常懷龍是廈門知名知青文學家,1964年至1976年下鄉(xiāng)插隊,其間當過農民、教師、赤腳醫(yī)生,國家文化部大眾文學學會副秘書長兼《知青文化研究》內刊主編。廈門有3萬多知青,選擇知青話題寫回憶錄的人也不少,常懷龍涉獵知青文學有獨到的見解,“不能只止于懷舊,止于憶苦思甜,抒發(fā)青春無悔的個人情感”。在他看來,現(xiàn)在的知青文學以個人回憶錄居多,內容往往是“以前是如何痛苦,現(xiàn)在又是多么幸福,太雞毛蒜皮了一點”。常懷龍認為,文學作品要有時代性和使命感,具體說就是“傳遞傳統(tǒng)文化觀念,關注社會風氣的凈化以及青少年的成長”?!吨袊鴫舳Y贊》就是一部關于文化思考的散文,傳遞傳統(tǒng)文化觀念,關注社會風氣的凈化以及青少年的成長。在常懷龍看來,某些“思想精英”,錯誤地主張放棄本土文化和傳統(tǒng)道德文明去崇洋媚外,是本末倒置、邯鄲學步。“青年人要樹立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必要性的深刻認知、高度的自覺和執(zhí)著的信念。”
廈門知名作家謝春池曾評價:“常懷龍的詩歌具有自身的價值,值得關注,值得閱讀,值得評論。至少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他的詩歌能給予深刻的啟示。”
